随着TOPCon等N型光伏装机量的快速增长,光伏胶膜对POE的需求量将持续提升。然而当下,POE胶膜和其原材料POE粒子尚未实现国产替代。更准确的说,是还没有开始国产替代。目前中国POE粒子全部依靠进口,POE粒子是不折不扣的“卡脖子”产品。因此,其价格较贵,一吨POE粒子成本约1万,价格却能卖到2.5万以上。万般无奈之下,下游企业选择采用了EVA和POE混合的EPE胶膜结构,在部分达到POE胶膜性能的同时减少POE的用量。身处困难时期,白面不够吃,只能混着杂面凑合。尽早用上物美价廉的POE材料,是光伏企业朴素且真实的愿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POE粒子是乙烯与高碳α-烯烃共聚的产物。一般来讲,α-烯烃含量小于20%时是PE,而大于20%时,则是POE。PE行业是3000万吨级别的超大市场,而POE也有百万吨的产能。POE主要用于汽车零配件、包装、电线电缆等行业。2022年,全球POE需求约145万吨,用于光伏行业的约30万吨,只占大约1/5。不过,用于光伏的POE性能要求特殊,工艺流程复杂,不能简单地和其他POE材料划等号。不是所有的POE材料都能用于光伏,投资者要注意区分。
为什么POE粒子被完全“卡脖子”呢?原因具体有三点。
不过,我们对于我国的化工技术要有足够的信心。POE被卡脖子,重要原因是POE在传统领域利润率不高,没有亮点。当下,在光伏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一众化工大佬飞奔入场,包括卫星化学等。催化剂、高碳α-烯烃、工艺包对它们都是时间问题。有些公司已经取得了中试的成功,可能2024年就能量产。预计2025年左右,POE粒子市场可能就将变为红海。
要正确区分产业链位置
POE粒子和POE胶膜是不同的产业。
POE粒子的生产本质上是化学过程,因此参与方都是化工巨头,这些公司的特点是大而且有钱。POE粒子可能仅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以万华化学为例,根据其2022年业绩预告,其2022年营业收入为1655.65亿元,归母净利润162.39亿元。假设其规划的40万吨POE粒子全部投产,POE粒子价格下降到2万元/吨,能新增收入80亿元,仅占当前总收入的5%,对万华化学的影响可能还不如油价变动几块钱。
POE胶膜的生产流程包括造粒、搅拌混和、挤出、切边收卷等几个过程,绝大多数步骤是物理过程,资产较轻,属于配方型工艺,EVA胶膜企业在拥有 POE 胶膜配方后能够较为快速的切入POE 胶膜行业。
壁垒决定了议价权。POE粒子所属的化工行业具有较高的资金、技术和规模壁垒,对下游享有充分的议价权。美中不足的是,化工行业周期性强,盈利能力受原材料波动影响较大;相比起来,POE胶膜行业的议价能力则难以相提并论,业内公司大多只有10%左右的净利润率,主要体现为成本加成模式。这种模式虽然业绩波动小,但盈利水平较低,且应收账款众多。光伏胶膜龙头2022年三季报显示,其账上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应收款项融资和预付账款合计高达74.09亿元,同期应付账款和合同负债仅24.67亿元,说明上下游占用了其大量的资金。而其总资产也不过174.93亿元,应收和预付款项占到总资产的40%以上,过多的应收款既会占用资金,也会给利润表带来风险。
随着POE粒子的国产替代和价格降低,POE胶膜的渗透率预计会大幅提升。下图展示了行业专家的观点,预计2024年POE胶膜可占到光伏胶膜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