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全国1291万考生迎来自己的“终极一战”——高考。对这些莘莘学子来说,这将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也是改变命运最好的机会。
不过,高考只是整个人生中的一小步,如何答好人生这道考题,才是所有经历过高考的学子未来人生中不得不面临的真正考验。
对于人生这道考题,光伏行业大佬的经历或许值得借鉴。过去二三十年,他们用一往无前的勇气,踏着时代的脉搏,成功演绎出了精彩的人生。
他们精彩人生的转折点,正是高考。
01
高考往事
盘点光伏大佬的发家史,1964年前后是特殊的时代。彼时,三年自然灾害刚过,中国社会正在快速地恢复元气,国民经济各项指标向好。
1964年,天合光能创始人高纪凡、通威集团创始人刘汉元、阿特斯创始人瞿晓铧分别出生于江苏常州、四川眉山和北京。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和《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见》两个文件,宣布当年立即恢复高考。
他们的命运由此改变。
1964年1月,瞿晓铧出生。相比其它光伏大佬,这位阿特斯掌门人所在的瞿氏家族为江苏常熟名门望族,父母是清华大学教授。他的学生时代一路顺风顺水,从清华幼儿园、清华附小到清华附中。
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
1981年,他不出意外地考上了清华大学物理系,成为“清华二代”。
根据官网介绍,清华大学物理系成立于“清华学校”设立大学部后的第二年——1926年的秋天,是清华大学成立最早的十个系之一。该校物理系首任系主任是我国著名教育家、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的叶企孙。
清华物理系是中国物理学科研和教学最好的大学,包括王淦昌、赵九章、彭恒武、钱三强、邓稼先、朱光亚、郭永怀、周光召、王大珩、陈芳允在内的“两弹一星”元勋均为清华大学物理系系友。
不过,在高手如云的清华大学,据说瞿晓铧“成绩只算中游”,这使他学会了平常心看待成绩排名,“中才也有中才的机会”,“人千万不能狂。不管到什么时候,心态千万要平和。”
与瞿晓铧同一年考入大学的还有高纪凡。他于1964年底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小新桥镇。按照高氏家族辈分排行“纪”字辈,父母取其名为“凡”字。
天合光能创始人高纪凡
据《天合纪》一书记载,小学和初中时期,高纪凡一直是学霸,家里“三好学生”奖状贴满了墙面。据高纪凡的弟弟高纪庆回忆,到了寒暑假放假前,经常有学校老师敲锣打鼓把奖状送到家里。
整个高中期间,这位三好学生勤学好问,各门成绩在班班内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化学、物理两科成绩最好。
1981年高考,高纪凡以比招生基准线整整高出25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南京大学化学系高分子物理专业,顺利走进大学校园。
4年后,这位高材生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我国知名的物理化学家,中国现代理论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唐敖庆。
唐敖庆于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55年成为中科院院士。1978年-1986年间,这位“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就任吉林大学校长。
出生于1964年12月的刘汉元则比高纪凡和瞿晓铧早一年上大学。这位硅料大王出生于四川眉山,恢复高考的次年,他顺利考上四川省水产学校。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
同样是中国第一批高考生,出生于1962年的TCL中环总经理沈浩平则通过自己的努力迈入了兰州大学的校门,就读于物理系。
TCL中环总经理沈浩平
彼时,兰州大学物理系系主任为段一士,系我国理论物理学家,为我国首批留学苏联的研究生之一,当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莫斯科大学,后跟随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朗道教授做助教很长时间。
在光伏领域,兰州大学物理系闻名遐迩。
除了沈浩平,他的师弟——李振国、钟宝申、李文学如今声名更盛。作为隆基帝国的缔造者,“三剑客”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光伏产业新的代言人。
李振国属于“后起之秀”。他出生于1968年,初高中时成绩并不突出,但依然凭借努力考入兰州大学物理系。彼时,他的同学或许想不到,这位同班同学日后会成为全球光伏产业的新领袖。
隆基绿能创始人兼总裁李振国
与上述几位光伏大佬相比,第一代“光伏教父”施正荣的经历令人唏嘘。他和双胞胎弟弟于1963年2月出生于江苏省扬中市油坊镇太平村的陈家。
受生活所迫,施正荣后被过继给施家,尤其开启了新的人生。据他回忆,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考试总是第一个交卷。
1979年,施正荣顺利考上大学,轰动当地,成为邻居眼中“别人家的孩子”。为了增大录取机会,他选择远离家乡的冷僻专业:光学仪器,报考了北方的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长春理工大学)。
无锡尚德创始人施正荣
四年本科毕业后,他又成功考上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成为他本科专业中唯一一个考上该所的第一人,并于3年后获得硕士学位。
1988年,施正荣又一次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上,他获得了出国的机会,作为访问学者被公派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留学,师从“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
在我们的梳理中,最年长的大佬是东方希望创始人刘永行。他出生于1948年6月,四川新津县人,现年75岁,为人十分低调。
东方希望董事长刘永行
不过,若要提起他的四弟刘永好,或许绝大多数人都有所耳闻。刘永好所执掌的新希望集团知名度远甚于刘永行创办的东方希望集团。
除了刘永好,刘永行还有两位兄弟,分别是老大刘永言和老三刘永美。
1977年高考恢复后,刘氏四兄弟先后考上了大学和中专。一家三个大学生和一个中专生,这在新津县传为美谈,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
即便放眼全国,一门四学子也颇为少见。
四兄弟中,刘永行考取了新津县理科第一名。他信心满满地报考了清华大学,却最终因父亲的历史遗留问题而被刷了下来。
最终,他等来的录取通知书是成都师范专科学校(现西华大学),巨大的落差让他一度心灰意冷,差点辍学。
02
人生答卷
上述几位光伏大佬的高考结果有高有低,但在擘画自己的人生时,他们都获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在新能源的大潮中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尽管刘永行的高考经历颇为曲折,但他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弄潮儿”,1982年便和兄弟们加入到了创业大潮中。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席卷之下,国家已经允许个人靠自己努力发家致富。不少敢为人先者成功抓住机遇,越来越多的“万元户”开始跃上报头。
刘氏兄弟养鸡致富的创业故事广为流传,但他们曾想创办的却是一家可以比肩美国通用电气(GE)的公司,后来更是将还在襁褓中的工厂名字取名为“新异”,在四川话中与GE谐音。
后来,四兄弟创办的希望公司越做越大。到了1995年,他们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分家,刘永行获得其中13家公司,成立东方希望,并将公司总部搬到了上海。
此后多年,东方希望的主营业务仍旧以饲料和养殖为主。直到2001年,已经在饲料行业积累了大约24亿资金后,这位低调富豪决定带领东方希望这艘新舰转型,杀入到电解铝行业,开启了第二次创业。
此后十数年,凭借着极为优秀的成本管控能力,刘永行在电解铝行业如鱼得水,成为了真正的“红海之王”。
刘永行虽然年长,但在光伏行业他却是“新兵”,他直到2013年才下定决心开启东方希望的“第三次创业”,带领公司进军光伏产业。
不过,早在20010年,这位低调大佬已经开始探索。2010年12月,东方希望趁着准东经开区规划建设“煤谷—电谷—铝谷—硅谷—化工谷—生物谷”的“六谷丰登”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机遇,大举进入准东。
2015-2016年间,东方希望在准东基地内的工业硅厂房和多晶硅厂房相继拔地而起。不过,由于多晶硅市场彼时萎靡不振,刘永行落下的这颗棋子在当时看来似乎并不被看好。
在这些大佬中,刘永行的成就最高,他曾在2001年和2008年两度问鼎中国首富。在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中,他的排名上升46位,身家达到1350亿元,位列全球第77名。
与刘氏四兄弟几乎同时起步的还有另一个不安分的四川眉山青年刘汉元。
1984年3月,他将东拼西凑买到的185公斤鱼苗投入小河中64平米的金属网箱中。7个月后 ,这种“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大获成功,为他的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赚取第一桶金后,刘汉元敏锐地抓住鱼饲料这个市场机会。当别人都开启金属网箱养鱼时,他则建起鱼饲料厂。在年仅30岁时,刘汉元将总部迁至成都,当时通威营收已达4亿元。
自此,这位富豪的目光不再局限于四川,而是开始放眼全国,走向世界。2004年,通威股份在上交所上市,公司年营收近2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商。
通威上市这年,德国政府重新修订的《可再生能源法》规定,根据不同的太阳能发电形式,政府给予为期20年、每千万时0.45-0.62欧元补贴,德国私人太阳能投资得以迅猛发展。
德国之后,西班牙等光照条件好的国家相继颁布鼓励政策,欧洲光伏市场因此被点燃,中国光伏制造业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006年,刘汉元决定进军光伏领域,投资在化工行业有人员储备和产业基础的四川本土多晶硅企业永祥股份。
次年,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成立,计划建设年产1000吨多晶硅项目。次年9月,新公司的首期多晶硅项目正式投产。
与刘永行和刘汉元相比,施正荣、高纪凡、瞿晓铧、沈浩平和李振国都是“科班生”。
其中,前三人还都是海归精英。倘若从母校名气和所学专业角度来看,这四位大佬的起点要高得多。
当刘永行将公司总部搬至上海的第二年,2000年的春天,37岁的施正荣放弃了在澳大利亚如日中天的事业,以及香车别墅的生活。他家人反对,回国加入了创业大军。
为了找启动资金,他带着一个公文包和一台笔记本电脑,足迹遍布上海、大连、杭州、无锡以及老家扬中,频繁拜访地方政府和VC,并豪迈的声称:“给我800万美元,还你一个世界第一的企业”。
最终,施正荣的诚意打动了无锡市政府。2001年,无锡尚德正式成立,施正荣以技术专利和40万美元的现金共持股25%,成为中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第二年,该公司第一条1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投产,产能相当于此前4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的总和。在光伏行业,一个共识是,施正荣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将中国光伏产业和国外的差距缩短了15年。
2005月12月14日,尚德电力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主板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融资近4亿美元,远超新浪和盛大。
次年,施正荣荣膺新首富,还被央视评为“年度经济人物”。英国《卫报》更是将他评为“能够拯救地球的50人之一”,风光一时无两。
不过令人唏嘘的是,在2012年那个光伏产业寒冬中,无锡尚德未能逃过周期之劫,这家明星公司在那一轮的洗牌中轰然倒下。作为创始人,施正荣也逐渐淡出公众视野,远遁澳洲,蛰伏十数年。
同样是在1988年,施正荣选择远赴澳洲深造,高纪凡则放弃了恩师唐敖庆为他争取的去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继续深造的机会,转头就扎向了创业之路,与另外两位合伙人在深圳创办了一家小公司。
1992年初,三位合伙人将公司卖掉,其中一位赴美修读博士学位。但高纪凡坚定地继续着创业之路,并于5年后正式创办天合光能,从此深耕光伏行业,并将公司打造为一家世界级企业。
与高纪凡的“叛逆”不同,1986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瞿晓铧赴加拿大留学深造,专注于半导体行业,先后获得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多伦多大学半导体材料科学的硕士、博士学位。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加拿大安达略省电力公司,作为负责人,参与筹建了半导体开发项目——Spheral Solar TM。1997年,该项目被加拿大上市公司、自动化解决方案商ATS公司收购,瞿晓铧也随之加盟ATS,后被派往法国Photowatt工作。彼时,Photowatt为全球第四大光伏制造商。
促使瞿晓铧笃定创业的是一笔来自大众汽车的太阳能充电器订单,主要是为了解决汽车销售之前,在车库停放数月的电池损耗问题。
考虑到国内的成本优势,2001年11月,瞿晓铧带着几箱设备、多伦多房产抵押的贷款,踏上回国创业的征程。很快,他在江苏常熟市建起了国内第一家公司——阿特斯光伏电子(常熟)有限公司。
就这样,瞿晓铧将自己的人生都交给了阿特斯。
沈浩平则是众人当中唯一一位加入国企的大佬。1983年,他从兰州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进入中环开启职业生涯。他从车间一线拉单晶工艺流程做起,一干就是近20年,后历经区熔车间主任、副厂长(总工程师)、厂长、总经理、董事长等职位。
刚刚进入公司第二年,沈浩平就对区熔法硅单晶技术进行创新,开始研制3英寸及以上区熔硅单晶、CFZ硅单晶、变径区熔硅单晶、无旋涡缺陷区熔硅单晶。
凭借着这些技术创新,中环股份在半导体区熔单晶硅片领域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一、全球第三,国内市场占有率目前超过80%。
此后,中环股份更是成为中国首家拉制出6英寸和8英寸区熔硅单晶的企业。沈浩平后来被赞誉为中国晶体生长领域第一人。
与师兄沈浩平一样,1990年,李振国从兰州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位于陕西省华县的华山半导体材料厂,端上了“铁饭碗”,拉起了单晶。
不过没多久,他就主动放弃了“铁饭碗”。经过短暂辗转后,这位不安分的年轻人于1995年回到西安理工大学帮建单晶生产线。两年后,他干脆承包了这家校办工厂。
2000年,李振国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即为隆基股份的前身,开始了真正的创业之旅。不过,当时的光伏产业是多晶硅的天下,单晶毫不起眼。
但李振国坚信单晶能够逆袭。2006年之后,他相继邀请同班同学钟宝申、李文学加入,隆基“三剑客”成团。
此后十多年,他们在光伏行业异军突起,成功将多晶挑落马下。
如今,不论从市值,还是从企业财务规模,隆基已经是这个行业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