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的赛道上,2022年增长势头最猛的当属光伏。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9036万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8.8%。其中,水电新增1590万千瓦、风电新增1924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262万千瓦,光伏发电新增更是达到5260万千瓦,几乎占到全国可再生新增装机的半壁江山。
2022年,俄乌危机的爆发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光伏市场的爆发。在12月举办的一场光伏论坛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称,2022年光伏应用市场迅猛发展,而且是全球性的。1-10月,中国光伏新增装机达到58GW,超过年新增装机量的最高纪录。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2年全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8500万千瓦至1亿千瓦。
值得一提的是,从装机构成看,户用、工商业分布、集中式三分天下。2016年,国内分布式只有12%的装机占比,去年达到50%,到10月为止已经达到三分之二。分布式光伏实现对集中式的赶超。
全球光伏市场的快速增长也进一步提振了国内光伏制造业。在制造端,市场需求驱动制造端强劲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四个环节产量超过去年的全年产量,4个环节的增长速度均超过40%。其中,多晶硅产量55万吨,同比增长52.8%;硅片产量236GW,同比增长43%;组件产量191GW,同比增长46.9%;电池片产量209GW,同比增长42.2%。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21年初至2022年11月,我国光伏规划扩产项目超480个。
出口方面,1-10月光伏产品出口再创辉煌。王勃华指出,今年1-10月,我国光伏产品呈现“量价齐升”态势,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约440.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0.3%。组件出口额同比增长85.8%,传统光伏应用市场仍保持旺盛需求。特别是欧洲国家对光伏产品的需求攀升后,出口至西班牙、德国、波兰等国家的市场份额增长明显。
制造端日益激烈的竞争,光伏制造行业也迎来的又一波新的升级潮。2021年我国制造业光伏研发投入强度大于4%。从技术发展情况来看,今年1-11月我国光伏晶硅电池实验室效率刷新世界记录11次,隆基的硅基异质结电池效率达到26.82%,创下全球硅基太阳能电池效率最高记录。
伴随着电池效率的提升,成本走向下行通道。在2022年前10个月,由于多晶硅行业扩产的周期相对滞后,暴涨的多晶硅价格拿走了光伏产业链更多的利润。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生产线的投产,硅料价格从年底开始走向下行的趋势日益明显。正是在这样的新一轮光伏产业周期中,垂直一体化似乎已逐渐成为趋势。为了分摊各个环节面临供给的风险,上游企业开始瞄准下游,而下游制造企业也在积极寻找机会进入上游硅料行业,一体化组件龙头几乎一边倒的选择通过合资/参股的方式去锁定原材料。垂直一体化已经成为光伏赛道的大势所趋和发展的必然。
根据Solarzoom数据,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阿特斯太阳能是2021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前五的公司,合计市场占比达61.8%,其他所有厂商的占比仅为38.2%。在这五大组件龙头中,无一例外的都将垂直一体化战略视作未来发展的重点。
隆基绿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一体化布局较早,当前一体化率均超过50%,外采比例成功大幅下降。天合光能的“一体化”非常彻底,不仅向上布局硅片,甚至还覆盖至多晶硅及其原材料工业硅,还向下布局组件辅材。“硅料龙头”通威股份高调进军组件,在光伏产业主要涵盖上游硅料以及中游的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已经布局硅料、电池片和切片等业务。
而正是这样的一体化的趋势,也可以令光伏的成本逐步回落,在今年受低收益率压制的地面电站装机或迎复苏。中国光伏发电市场储备规模雄厚,截至目前,26个省市自治区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超406GW,未来四年新增355.5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