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伏网 » 太阳能分析 » 正文

2023光伏行业年度展望:行业重组难免,下游互相踩踏现象严重

日期:2022-12-26    来源:SolarWit  作者:Solarwit治雨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2022
12/26
09:4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硅料 硅片 光伏电池

2023年,70元/kg的硅料可以期待。

西方世界的加息周期是金融核弹,加息的尽头总是经济危机,而且光伏电站是对利率最为敏感的资产,所以最乐观估计已是叠加考虑组件大幅降价后的:对于海外需求能比今年的再增长30%;中国地区处在降息周期中,走出疫情阴霾的2023必是大搞经济建设的黄金时期,光伏电站作为既政治正确、又收益率良好的优质资产,是新基建的重要抓手,2023年中国市场150GW+的光伏装机量可期,全球总需求接近或超过400GW,然而即便如此,仍难以消化上游制造环节动辄600GW+产能,尤其是面对2023年底1100GW硅料产能,上游的崩跌不可避免,面对过剩的上游,垂直整合可休矣。

硅片产业环节由于生产周期长,从硅料进厂到硅片交付给客户平均周期在25~40天之间,在硅料涨价周期里,其享受库存升值的红利,同样道理,在硅料降价周期中,该产业环节也会遭受库存跌价的损失,可以说,从硅料300到硅料70元的价格演变进程中,最有挑战、最考验运营智慧的便是硅片拉晶环节。

伴随着硅料产能释放,硅片环节正由产能过剩演变为产品过剩,硅片环节先猛烈压缩自身利润再倒逼上游硅料降价,如此循环往复,直至P型M10硅片价格降至2.5元/片方能停止降价循环。硅片减薄除了能节约硅料这一个优点,其他均是问题:破片率提升、效率损失等,所以面对过剩的硅料,硅片的薄片化、细线化可休矣。

电池片产业环节生产周期短(从硅片入库到电池片发货周期可控制在7天内),发货前付现方式结算,风险转移及时,且产业环节正处在紧缺时期,可以实现且战且退:在保持自身很好利润的前提下,很好地转移硅片跌价带来的损失风险。

Topcon革新在前,HIT电池片革命在后,纷繁复杂、眼花缭乱的技术路线面前,产业投资人趋于谨慎,技术革命导致短暂的供需错配,进而引发Perc电池片的超额利润,但这样的利润是Perc电池片的回光返照,是Perc的产业丧歌,倘若此时不积极拥抱新技术并做好相关准备,相关企业都有可能在技术革新面前被淘汰,至2022年底,行业里Topcon电池产能突破70GW,考虑到设备厂家掌握新电池技术路线的核心Know how,技术革新在行业中的扩散会十分迅速,2023年底Topcon电池片产能有望突破300GW,留给Perc的时间不多了。

价格方面:明年电池片的增加值有望持续维持在2.5元/片的水准,结合考虑硅片2.5元/片的成本以及7.6瓦的单片功率,每瓦电池售价底在0.66元左右。

组件产业环节在2022年下半年以来的遭遇可谓是:“寒冬六月天”,谁也不能想象在行业行情一片大好的2022年,组件环节不赚钱甚至是到亏钱。这一切的关键转折点便是通威股份杀入组件制造环节,依托上游丰厚的利润,通威要在组件环节杀出一条血路:一方面减少市场上电池片的供应量使之涨价,另一方面又压低组件价格,那些没有上游制造的企业纷纷哀嚎,那些垂直整合的厂商则依托上游勉强应战。

伴随着2023年上游材料利润被压缩,亏钱卖组件以搏得市场的模式难以为继,组件中非硅成本占比有望重新超过50%,话语权加重,锁价订单在上游持续跌价行情下有望获得超额利润,组件环节迎来同比改善。

总之,2023年的光伏行业主旋律便是:“硅料高处,不胜寒”,硅料一路下跌会给硅片带来库存大幅跌价损失的风险,也给锁价组件订单带来短期超额利润的可能,更使光伏电成为最廉价的能源形式方向上前进坚实一步,从而在这一轮周期之后引发海量需求,硅料跌价,短期是危险,长期是机遇。

正文开始:

一、加息是枚金融核弹

光伏电站是对加息敏感度最高的资产,美国和欧洲正在经历40年以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同样地也在经历着40年来最陡峭的加息周期,由于从加息开始到实质性的影响到经济活动需要一定周期,西方世界加息的影响涟漪仅是刚开始冲击光伏制造业,整个2023年光伏行业乃至世界经济都不得不承受加息之重,加息至少会在如下五个维度抑制光伏电站的建设需求:

①光伏电站高杠杆建设,属于超重资产,建设一个光伏电站投资方可能有80%甚至更高比例的资金来自债权融资,那么此时利率的微小变动都会成倍的影响资本金部分的收益率。

②加息抬升了资本金的机会成本,客观上,加息会成倍数的降低资本金收益率,矛盾的点却是:也太高了资本金部分的机会成本,如果无风险收益率已经足够高,投资方便不再愿意冒险进行投资,进而降低投资意愿。

③传统石化能源价格将下降,加息将减缓宏观经济运行,2023年石化能源的价格中枢大概率要下行,欧洲的石油、天然气也将会便宜下来,和中国固定电价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不同,西方世界的电力交易在一种较为无序的市场竞争状态中,光伏电力和石化能源要PK成本,石化能源价格下行将降低光伏电的潜在收益率。

④持续加息将会抑制市场估值,制约企业直接融资的能力,在加息周期下,投资主体的行为趋于谨慎,尤其是对利率高度敏感的光伏电站建设、开发、持有的公司,其股票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将会受到抑制,制约直接融资能力,可以想象的是:2023年海外电力投资主体会因资本金缺乏而放缓投资的脚步。

⑤加息将使投资主体资产负债表难看,制约间接融资能力,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去银行办理一笔新的贷款前,银行自然会常规性的、习惯性的查看前一个项目的收益情况或看相关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在高利率环境下,光伏电站收益变坏着实难免,此时就会影响到银行对投资主体再贷款的信心。所以,届时的情况会是:就算投资方有信心、有决心去投资新的电站项目,银行方面也会有更多的谨慎。

二、硅料供需关系分析

从拥硅为王,到高处不胜寒,周期背后还是同样的逻辑:硅料作为一种大化工产能,其具有产能周期长、产能弹性低的特点,只有深刻理解硅料产能的这两个特点才能拨开信息迷雾,看清产业未来。所谓产能周期长是指:硅料产能从规划审批、开工建设、达产满产有着至少18个月以上的周期,一旦遇到行业需求旺盛,短时间内难以有新的产能去满足,而只能以涨价的方式逼退边际需求从而达到供求平衡,即:硅料涨价的逻辑是终端需求能接受的上限。所谓产能弹性低是指:硅料产能一旦开动起来,作为一种超级大化工产能,产能开停不灵活,只有当价格掉入边际供给者的现金成本水平才有可能使之停车,所以一旦过剩价格往往会奔着现金成本而去。

分析当前硅料产业环节的供求:

2022年Q3硅料总产出量为19.8万吨,而到了Q4硅料的产出量就跃升到了29万吨并且在随后的每一个季度都保持持续释放,并预期最终在2024年Q1单季度产量达到60万吨的巨量。若行业不遭受价格冲击,按照现有规划,预计可以在6个季度的时间里,使硅料有效产出翻三倍!

硅料产出三倍增长并不意味着需求增长三倍就能消化的,2022年是硅片减薄最为迅速的一年,从年初的180um的厚度降至150um的厚度,而Topcon电池片在晶科能源的带领下更是已经站稳130um厚度并试样120um厚度,N型硅片不仅更薄,效率还会更高,这一切都使得单瓦硅耗持续降低。由于2024年Q1时Topcon电池已成主流,预期届时平均每万吨硅料可满足5GW组件(以直流端容量计)。2024年Q1季度产出60万吨,年化折合240万吨,可满足1200GW组件需求,是2022年装机量的4倍。

截止2022年7月底,全世界有效运行的硅料总产能为85万吨,就是说自半导体和光伏行业诞生几十年以来,我们在多晶硅领域里的所有投资沉淀下来的累计产能是85万吨,而在2023年Q1和Q2仅两个季度的时间里,就要释放77万吨产能。

今天的硅料下跌只是开始而非结束,看着后续汹涌澎湃的产能,很快有一天我们就会发现每公斤多晶硅能卖到100元便已是天价,唯有现金成本才是尽头。

在硅料降价道路上,唯一不确定的就是“博弈”,回顾硅料产业发展史,就会发现硅料企业对库存普遍有着更高的容忍度,个别周期我见到过2个月以上的库存周期。硅料库存单价高、站地小,易保存,且当前相关公司利润丰沛,优质硅料企业账面上动辄有上百亿现金,不担心库存拖累报表,他们有着充足的理由和足够的动机进行价格博弈,即便库存累积也要坚挺价格。尤其是通威股份,更有进行长期博弈的动力,因其上下游已彻底打通,凭借高价硅料带来信息认知偏差,为组件环节再支撑一段时间的黄金接单窗口,充分利用硅料的最后一丝力量为组件品牌赋能。

但博弈终有尽头,2023年Q2季度又是一个产能释放高峰,且有润阳、合盛、宝丰等一批新进入玩家,届时,对于这些新玩家而言,硅料老巨头们送上的见面礼可能就是现金成本的价格。倒也不是谁欺负谁,行市如此、必然如此,市场规律而已,对于新玩家们,现在唯一需要做的便是心理建设,既要杀入这个行业,就要做好恶战十年的心理准备。

三、我对硅片扼腕叹息

区分两个概念:“产能过剩”、“产品过剩”,单晶硅片产业环节早已形成实质性的产能过剩,但是由于缺乏硅料这一核心原材料,开工率不足,并未形成过剩积压的产品。在这一阶段,硅片企业日子还是很舒服的,不仅可以维持硅片原有的超额毛利润,还可以享受库存升值带来的额外利润。

伴随着7月以来硅料产能持续性释放,有效月产出从5.8万吨一路提升至12月的10.5万吨,此时单晶硅片产能因硅料释放而开工率提升,逐渐形成产品过剩之格局,熟悉制造的人会明白:机器设备开动起来以后,其吞吐物料的货值可以很容易大于设备本身的价值,以单晶炉为例,现在市面上的价格约为130万/台,其每个月可以吞吐4吨硅料,就是说其完全开动起来后,一个月生产的产品货值就会大于设备价值本身,在这一阶段,除了自身制造利润被压缩以外,还要额外承担库存跌价损失的风险。因而有如下结论:产能过剩不可怕,产品过剩才要命。

在过剩下跌的行情中,各环节的博弈地位取决于每个环节自身的供求关系,越是过剩环节在博弈中越是不利,由于自7月份以来,硅片相对于硅料总是处于喇叭口的状态,加之存货周转周期长,硅片市场售价又调整灵活,所以毫无疑问本轮博弈处在最为不利地位的便是硅片,最近价格行情的演化也验证了这一点。

如果某一硅片企业要强硬保持较高开工率,那么可以预判到的大概率事件就是:相关跌价损失要由该企业承担,若何控制好跌价损失是硅片企业2023年最值得思考的重大课题,过剩以后硅片制造的利润会趋于微薄,这微薄利润真心不足以扛起来硅料价格下滑带来的损失,所以为了规避风险:硅片企业可以降低开工率、甚至转而为其他人做代工也不失为是一种选择。

硅片在今天的博弈中处在不利的位置背后更深层次的隐忧在于硅片新进入者增多、格局趋于混乱,生产规模超过10GW以上的企业有15家之多而且还听闻继续有一些外部企业的进入,这一产业环节当今现状真叫人扼腕叹息:遥想当年,隆基、中环凭借单晶革命之东风,成为硅片领域双寡头,全面牢牢掌握着硅片生产的装备、工艺和人才梯队。在我当时看来,硅片是在主序产业(主序产业是指: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环节最接近实现格局整顿,进而开专业化分工先河的环节,然而事与愿违,产业在猛烈需求的助涨下,我们在垂直整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四、电池在技术革命中

在硅料、硅片联袂下跌以后,电池片将会成为光伏行业实质性的瓶颈环节,结合考虑电池片周转迅速,库存积压少以及付现提货等特点,电池片产业环节不仅不会遭受库存跌价损失,还会在跌价以后引发猛烈市场需求使电池片环节更为紧缺。

电池片紧缺是技术革新的第一波影响涟漪,当前电池片产业环节正处在由P型向N型切换的产业窗口时期,在技术革命面前,行业新上产能会趋于谨慎,厂商有Perc产能的人才梯队和丰富经验,但出于对N型革命的忌惮而不敢在常规路线上再做庞大投资;反过来想上Topcon产能,却短时间内缺乏相关人才。

所以行业里普遍企业的动作是:先上500MW的中试线,在中试线上摸索经验、培训团队,待到摸索成熟以后再大规模量产,对于行业内的绝大多数厂家,目前均处于摸索和市场开拓的阶段,所以目前阶段出现了能上的不会上,会上的不能上的窘境,光伏电池产能扩张曲线非常平缓。这类似于当年“多晶”向“单晶”的切换,这期间会造就电池片环节的超额利润,不同的点是这一次向N型切换的过程,核心Know how掌握在设备厂家手里,各厂家学习赋能较快,超额利润维持周期短于单晶硅片。

电池片过剩是技术革新的第二波影响涟漪,一方面在第一波影响涟漪中电池片企业获得丰厚利润、更有甚者在超额利润的行情中获得了丰沛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支持,具备大规模扩产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一旦制造厂商大规模掌握N型电池片技术后,也必须大规模扩产,否则就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这就是新技术引发的“囚徒困境”:我不在新技术上扩产意味着原有Perc技术被淘汰,甚至整个企业都无法在行业里生存,可一旦所有人都扩产,就会形成产能过剩,加速Perc淘汰,当N型产能足够大以后,会出现老旧Perc产能贴近现金成本销售的现象。

上述表格是2023年底Topcon的规划产能,Topcon占据新扩电池产能的绝对主力:预计会超过300GW,而且可能还不是全部,因为升级改造的部分和一众小厂未计入其中。当电池片环节企业普遍完成了小试、中试、大试后,产能扩张的步伐会十分迅速,预计会在2023年底~2024年一季度,会出现Perc电池片以成本甚至现金成本价格销售的现象,彼时,Topcon则会由超额利润回归常规利润。

五、组件呼唤模式创新

自通威股份加入组件环节的战局以来,组件就毫无疑问的变成了产业的“卷中之王”,组件环节不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沦为了上游厂商、垂直整合厂商上游产能的出口。但这一现象不可持续,一方面:不赚钱就会打击到行业的投资热情,到今天,除了能看到个别有战略意图的企业在积极扩张组件;其他企业对组件嗤之以鼻,我了解到的若干新进入玩家的行为决策是:依革新东风扩张Topcon电池产能,组件外包找代工。另一方面:伴随着上游利润被大幅挤压,垂直整合厂商用上游补贴下游,用硅料、硅片补贴组件的模式不可持续。每一个产业环节终归要回归合理的利润方能长久。

2023年,因为海外市场正经历着40年来最猛烈的加息,光伏需求的增长幅度大概率会不及预期,国内国外总装机量最乐观预计也才450GW水平,折合成对硅料的需求也才105万吨,与此同时,上游最陡峭的产能增长曲线,上游过剩的格局会使垂直整合模式受到挑战,加之组件承诺25年质保,背负责任重大;客户纷繁复杂,需求多种多样;供应链庞大,组件制造费用仅占一块组件成本的3%,其余成本均为上游各种原材料。如此等等,所以在上游供应链降价的过程中,组件环节利润回暖提升势在必然。

组件的核心难点在于:如何使多样需求与不能灵活切换的产能匹配?如何做好供应链合作、协同与整合?毕竟一块价值1000元的高功率组件,制造费用不超过30元,其他成本均是采购原材料的支出。如何应对需求的季节性波动?上游的稳定制造和终端的需求波动的矛盾最终是要由组件环节来调和。


返回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首页

光伏资讯一手掌握,关注国际能源网 " 光伏头条 "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