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工信部、住建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活动的通知》。智能光伏、光储一体、交通农业光伏应用再迎利好。11月以来相关部委已经相继出台四项光伏建设、投资鼓励政策。光伏产业迎来“双十一”政策大礼包。
11月份以来光伏,尤其是光伏建筑一体化相关概念已经累计平均上涨接近8.3%。截至11月14日午盘,三湘印象涨停,金螳螂上涨5.06%,中衡设计上涨2.98%。
当前整个光伏板块情绪高涨、光伏产业将随着政策指向,在六大方向上蓄势待发。
光伏“掘金”六大方向蓄势待发
据11月11日,工信部、住建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显示,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活动即将开始。
政策支持重点已经确定了6大方向。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将优先考虑:第一是光储融合,包括多能互补、光伏制氢、光伏直流系统、自发自储自用等方向。第二、三是交通应用和农业应用,包括在高速公路和国省道服务区(停车场)、加油站、货运场站等场景采用智能光伏,实现充电桩、周边设施等应用;以及在规模化种养、渔业养殖、农产品初加工等生产场景发展农光互补、生光互补、渔光互补等生态复合模式。
第四是加强信息技术在光伏产业中的应用,面向智能光伏系统、信息系统、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将得到支持。第五是高效智能光伏组件(组件转换效率在24%以上)、新型柔性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钙钛矿及叠层太阳能电池、超薄高效硅片等方向,以及相关智能光伏产品在大型光伏基地、数据中心、海洋光伏等领域应用。
第六,《通知》还提出对废旧光伏组件的回收利用、退役组件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以及对光伏“碳足迹”评价认证、智能光伏供应链溯源体系等方向进行支持。
未来,中国光伏产业,尤其是分布式光伏、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已经明确,以上“六大方向”将蓄势待发。
其中,在光储充一体化上,2021年中国光储充一体化项目装机量约3500万千瓦,并且同比实现3倍的高速增长。预计“十四五”期间光储充一体化装机规模将超41000万千瓦。仅已公布配储比例的省份,光伏储能装机规划已超过29000万千瓦。
在分布式光伏上,正在组织开展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工作,目前全国有676个县纳入了试点范围。其中,2021年中国光伏建筑一体化装机容量为709MW,同比增长6.2%,预计2022年将达751MW。根据国家发改委及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到2025年,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未来市场空间有望不断增长,预计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空间将在2022年达到211亿元,2026年达766亿元。
政策再送利好 3.9亿千瓦新增光伏装机
在中国经济面临加速恢复的关键时期,作为新能源领域发展最为成熟,资源最为广泛的光伏领域,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推进光伏项目投资依旧将是政策的主要发力方向之一。截至目前,仅2022年中央各部委先后出台的直接与光伏产业相关的政策和规划就达10个之多,进入11月份政策更加密集。
11月以来相关部委已经相继出台四项光伏建设、投资鼓励政策。光伏产业迎来“双十一”政策大礼包。
除11月11日出台的《关于开展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活动的通知》外,11月7日,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1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
此前,11月2日,国家能源局还公开了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7080号建议的答复复文的摘要。其中提出构建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优化信贷结构,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向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
此外,目前各地方政府也已经纷纷明确,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目标规划也已经全部明确。其中,作为光伏发电大省,“十四五”期间,山东将新增光伏装机1985.5万千瓦、河北将新增光伏装机2063.4万千瓦、青海将新增光伏装机2899万千瓦、内蒙古将新增光伏装机3059.8万千瓦、甘肃将新增光伏装机约2940.6万千瓦。以上5个省份新增光伏装机就达到12948.3万千瓦,相当于全国的三分之一。
而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十四五”期间,北京将新增光伏装机190万千瓦、上海将新增光伏装机270万千瓦、广东将新增光伏装机约2000万千瓦、江苏将新增光伏装机1369.1万千瓦。由于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大,用地空间紧张,更多光伏装机将以分布式光伏和光伏建筑一体化为主。
在“十四五”期间,全国预计将新增光伏装机超过39088.3万千瓦。其中,按照住建部《“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要求,到2025年全国新增建筑光伏装机容量5000万千瓦以上。
而此次《关于开展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活动的通知》的下发,以及相关细则、扶持方向的明确,则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和市场走势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智能光伏融合5G通信、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为光伏产品提供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为整个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