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伏网 » 太阳能要闻 » 光伏动态 » 正文

青海共和县创新立体化生态光伏发展模式 让绿色能源变成“阳光存折”

日期:2022-09-06    来源:共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2022
09/06
13:4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绿色能源 清洁能源 分布式光伏

近年来,共和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荒漠化防治作为建设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把壮大清洁能源产业作为主攻点,创新实行“牧光互补”和“光伏+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将土地沙化劣势资源转化为光伏产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优势资源,形成了光、草、沙、牧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新模式,逐步实现了顶上有光伏、地上有草场、周边能务工、各村有收益的立体化生态光伏绿色发展新格局,推动光伏产业与生态治理有机融合。

一是板上发电,走出绿色能源路。紧跟“双碳”目标进程,围绕打造水电风光热“五位一体”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发展格局,与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深度融合,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链,实现了在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中走在全省前列。同时,打造了全球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项目和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实现了水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快速补偿功能,解决了光伏发电的弃光难题和安全并网问题。截至目前,光伏风电园区入驻新能源企业84家,总装机容量8430兆瓦,占全省比重58.7%,实现税收17.39亿元,累计发电量突破500亿千瓦时,相当于全青海省半年的社会用电总量。

二是板间养殖,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紧紧抓住塔拉滩光伏产业集群发展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光伏园区可利用草场,创新开展“牧光互补”产业发展模式,40个原建档立卡贫困村通过“自养+合作”方式,实施“光伏羊”生态养殖项目,实现年收益120万元以上,惠及1381户原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征地牧户开辟了新路径,培育了新动能,提供了新支撑,持续增强了周边群众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同时,创新“光伏+乡村振兴”模式,带动全州173个重点村7269户,提供公益性岗位3349个,每村每年收益30万元,持续20年,共和县成功入选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

三是板下治沙,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把防沙治沙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成立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防沙治沙领导小组,对全县治沙造林工作进行精心安排和合理规划,并纳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实绩考核范围,引导各乡镇结合实际制定各自治沙造林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工作措施,逐步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合作、项目带动、社会广泛参与的防沙治沙格局。实现“光伏蓝”赋能“生态绿”,成功举办全省防沙治沙观摩会,在全县荒漠化重点区域,建成345平方公里的光伏园区,平均风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30%,植被盖度恢复到80%,空气湿度日均增湿2.8%,昔日荒漠沙丘变成了草原和绿洲。园区内牧草产量达11万吨,养殖牛羊存栏达22000余只,实现了“一草两用”,不断探索建立新能源的“经济绿洲”。

返回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首页

光伏资讯一手掌握,关注国际能源网 " 光伏头条 "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