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股份切入光伏组件行业,正式进入产业下游,对光伏产业链的影响是标志性的,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通威对于组件的定价权对产业还是有很大冲击力的,低价策略可以很快抢占市场份额,关键是组件这边亏钱也没关系,可以用高毛利的硅料来填补。这种极具杀伤力的一体化模式,一方面,很可能把一下二三线组件厂商干趴下。未来光伏行业会不会出现几个全产业链通吃的巨头,是有待观察的,但是对整个产业价格战是在所难免的,小公司、半路出家的企业很难生存了。整个行业产能在持续扩张,截至2022年8月,据某机构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宣布扩产硅料产能222.7万吨、硅片产能368GW、电池片产能 270.2GW、组件产能226.8GW。
产能的扩张和内卷竞争加剧导致价格下降,有利于刺激国内地面电站的装机需求,有利于拉动设备和材料的需求,下游装机增加,又反过来刺激对硅料的需求,形成一个正向反馈,这样一来,硅料价格可能会维持相对的坚挺,配合通威硅料的放量,量利齐升。这种内卷也不是坏事,或将推动电池降本增效新技术的迭代速度,一体化虽然能大小通吃一段,但最终拼的还是是高效新技术。
近期光伏,最好规避内卷激励的电池片和组件,目前相对不卷的有逆变器、辅材、跟踪支架以及HJT、钙钛矿等新技术还算抗跌。近期钙钛矿电池技术再受政策支持,近日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提出,研发高效硅基光伏电池、高效稳定钙钛矿电池等技术。相较于晶硅电池,钙钛矿电池在成本和转换效率方面优势凸显。钙钛矿单瓦成本仅为晶硅的1/2;单结钙钛矿电池理论转化效率可达31%,高于晶硅电池极限效率29.4%。不过,纯钙钛矿电池效率衰减过快,其寿命最长可达1000小时,而传统晶硅电池寿命一般可达25年。在此背景下,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横空出世,它是钙钛矿和晶硅叠层电池是两条技术路线的结合体,简单来说,就是将钙钛矿电池串联在晶硅电池表面。业内有观点认为,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有望成为第四代光伏电池技术的支柱,领先布局的设备公司有望获得先发优势。 产业端,钙钛矿产业化进程在加快。7月28日纤纳光电全球首批钙钛矿α组件顺利出货,此次发货数量为5000片,这标志着纤纳自主研发的钙钛矿产品进入实质性商业化阶段,开启了钙钛矿光伏的应用;长城汽车也在加码押注钙钛矿,8月16日长城旗下的极电光能全球总部及钙钛矿创新产业基地项目正式签约落户锡山,计划投资 30 亿元建设全球首条 GW 级钙钛矿光伏组件及 BIPV 产品生产线、 100 吨钙钛矿量子点生产线。学术端,隆基绿能创始人在中国工程院创办的英文学术期刊《Engineering》上发表评述论文,认为如果在未来几年里钙钛矿电池的寿命和大面积效率损失问题能够得到有效改善,那么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有望成为未来的高效率电池主流。
简单来看,相对内卷不是很严重的:
光伏支架:关于支架说的比较多,公司不多,主要是中信博、意华股份和清源股份,在之前交流会有跟踪。
设备和耗材:硅片切割设备和切割代工的有高测股份和宇晶股份,但不回撤也不好下手。金刚线有岱勒新材和东尼电子,这俩看点是钨细金刚线,东尼主要是有碳化硅衬底项目,这轮估值驱动走的很牛。
逆变器:炒的比较透了,重点是挖相关功率器件,之前在炼金中做过相关专题。
储能:除了“四科”之外,近期锂电池走的较强,有南都电源和德赛电池。
钙钛矿和HJT:HJT炒的比较透了,每轮炒HJT都少不了金辰股份。捷佳伟创7月顺利出货了GW级HIT电池产线设备,并再次中标某领先公司的钙钛矿电池量产线镀膜设备订单。钙钛矿有中试产线的杭萧钢构,TCO有金晶科技、ITO靶材有隆华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