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8月16日)举行的国际“碳中和”电子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褚君浩发表了题为《碳中和背景下的低碳技术》的视频演讲。
褚君浩表示,发展低碳技术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随着化石能源使用面临越来越大的约束,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对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持续深入。
褚君浩院士提出,太阳能技术的发展包括太阳能电池、能源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化分布式能源应用三大维度。
褚君浩简要梳理了太阳能电池技术体系从晶硅到薄膜、钙钛矿的三代演进,指出这三代产品并非相互替代,而是互补共存,适用于不同光伏应用场景。
褚君浩介绍,目前在钙钛矿电池技术上,我国科研工作者已有丰富研究成果并正在走向大规模产业化,而褚院士担任院长的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则在砷化镓多结太阳能电池技术上也取得重要进展,其大面积薄砷化镓产品光电转换效率达30%以上。
针对能源互联网技术,褚君浩引用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观点,提出能源互联网将是未来新经济系统的五大支柱之一,其实现关键在于发展能源路由器,关键技术包括柔性智能输电技术、储能技术、电力电子控制技术和数据中心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以形成分散协同的能量路由和交换机制。
针对智能化分布式能源应用,褚君浩畅想了太阳能光伏、光热等技术在农业、楼宇、交通、航天等场景应用,指出双碳目标驱动下,光伏能源装机总量将继续快速提高,而在太阳能电池效率提升至30%以上,每瓦发电量成本明显下降后,太阳能电池驱动汽车有望成为可行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