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伏网 » 太阳能分析 » 正文

对中国光伏发难,拜登这次踢到了铁板

日期:2022-08-15    来源:罗列思维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2022
08/15
16:3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美国光伏市场 多晶硅 美国光伏装机容量

“中国行我也行”这句话被许多国家当做激励自己的座右铭,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复制中国的成功,重复中国走过的路,但事实上是“中国行你不行”。就连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在后发追赶中国光伏产业的时候尚且困难重重。

日前,美国能源信息署公布了一份有关光伏产业的报告。在报告中,美国能源信息署罕见地承认了自己的“教导无方”,称今年上半年,全美发电厂新增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4.2吉瓦(GW),不到原定计划的一半。

那原定计划是多少呢?它们在去年的规划里要求在2022年安装17.8吉瓦太阳能装机容量,结果半年时间过去了,连一半的一半都没有达到。

该报告还称,全美约有20%的计划内太阳能光伏新增产能被延误。初步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平均每月有高达4.4吉瓦的太阳能装机项目延误,而去年同期平均每月延误2.6吉瓦。与2021年同期相比,今年美国的太阳能装机量减少了53%,陆上风电装机量减少了78%。

(美国公用事业规模的太阳能项目延误情况)

我们可以这么讲,今年美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半死不活”了,能源信息署应当把工作重心放到下一年的计划安排上去,起码能争取到一条“起跑线”,在年终述职的时候好歹有话可谈。

而这对民主党和拜登本人来讲,无疑打脸打到疼。今年7月份,拜登刚刚签署了一份行政命令,准许美国政府对其国内太阳能产业追加5600万美元的投资。结果追加投资后就来了个这样的消息,投资后甚至比去年的情况还要糟糕,这对以环保为主要口号的民主党来讲,无疑是一件相当黑色幽默的事情。

那么,美国雄心勃勃的计划为什么没有成功?能源署也不是吃干饭的,在报告里分析出了几项原因,包括供应链限制、劳动力短缺、零部件价格高等经济因素,也包括相关项目许可证审批与设备测试等因素。

花钱不办事

对一个国家来讲,最好是花小钱办大事,要不然就花多少钱办多少事,然而现在的美国是花钱也办不了事。本就摊上了两党分歧的美国,又赶上了效费比低的窘境。

上文我们提到了拜登在7月份宣布给光伏产业投入5600万美元,但是这笔钱要是能对整个行业起到哪怕一点作用,那也是算是我们低估了美国。为什么这么说?5600万美元好似打发叫花子,美国在俄乌战事里援助乌克兰都花了400多亿美元,按照天数来看,这还没有美国一天花在乌克兰身上的钱多,它又能做到什么事情?

而且一个行业,尤其是下一代清洁能源领域领头的行业,在拜登眼里就值这5600万美元的拨款。说句实话,对美国来讲,5600万美元用来发展一个行业来和中国竞争,无异于痴人说梦。

小布什时期的美国可以大打反恐战争,用一枚百万美元的导弹去轰击只有简陋武器的恐怖分子,是因为那时的美国家大业大,经得起他这么折腾。但是现在的美国怎么和20年前的自己比?产业空心化已经把美国蛀得千疮百孔,就连一贯要求“美国制造”、“美国优先”的特朗普,干了四年也没见他搞出来什么有意义的实业。

(现今的汽车之城底特律)

这便是此次美国光伏产业没有完成军令状的直接原因,什么供应链紧张、劳动力短缺之类理由只是借口,得是什么样的外部问题才能让定在去年的计划只完成不到一半?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还是那一点,因为产业转移等原因,美国但凡是要发展实业,都不得不面临着花钱不办事这个坎,它可以靠不计成本地增加投入糊弄一时,但政府补贴一旦减少那它便很快露馅。连其国之重器——福特号航母都因为制造问题迟迟没有形成战斗力,光伏产业这个两党间博弈的筹码,又能得到几分关注呢?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然,碍于拜登政府的面子,能源署没有把话说的太详细,他也不敢把锅甩给拜登。试想一下,为什么美国出现了供应链限制、部件价格高等情况?为什么去年就没有这回事?产业空心化又是怎么形成的?这都不是能源署敢往外说的事。

事实上,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命脉”是多晶硅,它就相当于汽车的燃料、飞机的发动机,没有它万万不可能发展出庞大的光伏产业。而我国恰恰是多晶硅生产的大国,新疆地区每年生产的多晶硅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0%,其产业规模和集群化程度更不是其他地方能够比拟的,这是我国太阳能产业的宝库。

然而就在去年12月份,拜登签署了一份涉及我国新疆的法案,污蔑新疆存在着所谓“强迫劳动”,并要求所有美国的进口商不能进口来自新疆的产品,除非它能证明“不存在强迫劳动”。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进口商哪里有能提交相关证明的能力?就算是有,相信拜登政府也会鸡蛋里挑骨头,绝不让相关申请通过。

自此之后,美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生产成本急剧上涨。要知道美国大约90%的太阳能电池板都是在国外生产的,一下子就把占世界40%产能的中国排除出去,这行业成本能不高吗?

一个市场培养出稳定的产业链要花很大工夫,并不能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美国的光伏产业刚稳定住没多长时间,就又被拜登一纸行政命令搞得晕头转向,能在今年正常完成预定计划才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拜登能以一己之力重构整个产业链。

而在清洁能源和环保理念盛行的当下,全球市场对多晶硅以及光伏上下游产品的需求是很强烈的,新疆的产品不愁卖不出去,但美国的缺口却难以补上。今年?8月10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公布了多晶硅最新价格,数据显示2022年初至今,硅料价格仅3周持平,其余26次报价均为上涨。一年之内多晶硅价格能上涨26次,其供不应求的态势可见一斑。

在拜登发表涉及新疆的不当言论后,我国商务部发言人当时讲了这样一番话:“美方做法是典型的经济胁迫行为,严重损害中美两国企业和消费者切身利益,不利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不利于全球通胀缓解,不利于世界经济复苏。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现在果然是美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禁令把自己给绕了进去,坑惨了国内的光伏产业。这一点,能源署是肯定不敢说的。

政治优先

作为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更是浸淫美国政坛几十年老手,拜登难道在作出决策之时不清楚禁令的后果吗?

这个道理我们都懂,有庞大的情报分析与参谋团队的拜登不可能不懂。但是在政治优先的风气下,拜登没有其他选择,也没有迂回的空间,这便是美国当下国内政治风气对美国内政外交方针的影响。

我们还以光伏产业来破题。众所周知,美国两党在环保政策上持有截然不同的态度,民主党主张推广清洁能源,而共和党则对环保无所顾忌,特朗普甚至在其任内退出了《巴黎气候协定》。

造成两党这种不同取舍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美国能源大佬花真金白银游说共和党,显然是一个主要的因素。而拜登上台第一天签署的文件,就把正在建设的加拿大向美国出口石油的“keystoneXL”管道工程停掉,惹得共和党嘘声四起。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花了一大笔钱的能源商愿意承受这样的后果?

结果共和党没等多久便找到了机会,那就是去年12月份的涉疆问题。拜登要是不签署这份损害本国光伏产业利益的文件,共和党有一万种方法批评拜登,首当其冲的便是“对华软弱”这一条。这顶帽子要是扣下来,拜登也不用准备2024年的大选了,可以直接在白宫摸鱼摸到24年,反正他也选不上了。

从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国两党的政治分歧越来越严重,甚至到了不是以美国利益为先而是以党派利益为先,有时甚至是以个人利益为准绳。前不久佩洛西窜访台湾,结果在这种国家大事上,媒体爆料称她居然在路途中带着儿子四处走穴,把儿子介绍给各国政要培养其政治资源,这就是美国民主党大佬、国会一把手干出来的事。

老牌政治家、外交家基辛格在自己99岁的生日时表示,在越战时期,美国两党还有合作的可能,然而现今美国每届政府都面对反对派无休止地对抗。基辛格还表示,若存在无法弥合的分歧,美国要么社会瓦解,要么就超越分歧,即需要外部冲击或对手转移国内危机。

我们还有其他的证据来论证基辛格这番论断的正确性。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美国市场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中国制造的冲击,仅仅四年之后,美国最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德尔福公司”便申请破产。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美国国内开始出现了制裁中国的声音,大量的工会代表、企业家要求两党向中国施压,阻止中国产品的流入。

但这些提案终究被当时的总统小布什压了下来。小布什认为美国若单方面制裁中国,则必然造成中美之间的经济战和贸易战,“而这根本就是一场灾难性的噩梦”。因此他实质上否决了绝大多数贸易委员会提请的制裁中国的提案,最后小布什甚至被美国媒体称为中国制造的“守门员”。

我们这篇文章不详细谈小布什这么做的深层原因,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在后台留言,我们会看情况出一篇相关文章。这里引用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哪怕是在10多年之前,美国国内政治风气还远没有这样非此即彼,如果把小布什的举动放到今年,恐怕他马上就会被请出白宫:你怎么能纵容中国制造呢?然而小布什确实在此中得到了好处,顺利把反恐战争推进了下去,美国的跨国企业也同样赚的盆满钵满。

政治本来就不可能泾渭分明,凡是迎合某一群体的举措必然会得罪另外一部分群体,早晚要出事。拜登上任之前为了迎合民主党选民,便对与沙特王室有关的“卡舒吉”案大加批评,声称特朗普“收钱为沙特王室办事”,还扬言要让沙特变成“国际社会的贱民”。这么一番大话放出去,沙特王室气得在拜登上任这一年半时间里没有正式派遣官员来过美国。但风水轮流转,拜登迫于形式主动上门求沙特增产原油的时候,沙特王室便“一雪前耻”。

这就是美国当下种种矛盾举措的根源。两党的支持者越来越分裂,诉求越来越不同,逼得两党也只能以更加极端的竞选口号来换取支持,似成水火不容之势。凡事都只讲政治因素而不讲现实利益,那它又怎么可能成功落地呢?正如民主党为了“政治正确”不断折腾出的那点幺蛾子,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写在最后

这次美国光伏产业没有完成预定任务,其源头不在这个行业上,而是在美国的两党分歧上,它又被其产业空心化严重拖累,自然出现了这样只得了一半分的答卷。

如果放在美国独步全球的时候,两党之间的争斗还能被看作是“民主的实践”,产业空心化还能被美化为“产业转移”,成为“资本主义的实践”。但美国已今非昔比(指相对变弱),却还纠结于那点残羹冷炙,两党还在为一点点分歧大打出手,连补贴都不愿意多给实业一点,那就只能用“运去英雄不自由”来形容了。

所以说,真不是“中国行我就行”,就连美国也没法处处复制中国的成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概莫如是。


返回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首页

光伏资讯一手掌握,关注国际能源网 " 光伏头条 "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