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风电项目开展特许权招标之后,开始进入商业化运作的快速发展阶段;同样,2009年光伏项目特许权招标之后,也进入商业化项目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风电、光伏项目商业化发展已经约15年,新能源项目的商业化开发,也从一开始“资金为王”的地方政府主动招新能源投资企业,到当前的“资源为王”的投资企业血拼、跪求地方政府。
光伏项目开发的限制因素,也不断变化,项目收益率 → 规模指标 → 电网消纳 → 消纳和土地。
整体而言,这十几年来,新能源项目开发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0阶段:
从2003特许权招标管理办法为开始性标志,2007年新能源开发起步。
在这个阶段,新能源作为朝阳产业生存环境较宽松,只要有政治资源和地方关系,获得开发权的难度不大,项目规模普遍不大。
本阶段卡脖子的问题主要是电网接入和消纳容量,这一时期内蒙古电网和国家电网对新能源在电网中占比有较大分歧,内蒙古电力倚仗独立电网且火电厂众多的优势参与深度调峰,异军突起,内蒙古电网占据了新能源江湖老大地位,但是补贴拖欠,限电也日渐严重,装机容量加大,补贴和限电成为压在新能源头上两座大山,从2011年起部分投资企业开启了东进南下的征程。
2.0阶段:
以国家能源局 2016年开始推动的光伏领跑者基地为标志,旨在降低成本,减少补贴强度,从而促使新能源全面平价,同时随着电网调峰手段的增加和可再生能源消纳配额,限电问题逐步得到缓解。
2.5阶段:
2018年以后,新能源进入了2.5代开发模式。这一时期,中东南部土地矛盾日益突出,地方政府逐步把新能源当唐僧肉,纷纷捆绑制造业要求地方贡献,各大发电集团逐渐衰落,而以民营制造企业以产业换资源开发项目具有天然优势,通过合作开发等方式将资源转给央国企从中获利。
3.0阶段:
以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指导意见为标志,真正进入了源网荷储时代,以负荷带资源,瓦特变比特,电力变算力。包括化工氢氨合成,自主消纳提高清洁能源电力的附加值。从而推动新能源项目重回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