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豹锦辉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成立于2016年9月,是皖北煤电集团恒锦置业公司全资子公司,经营业务包括光伏发电,花卉苗木、中药材种植销售,水产品养殖销售等。该公司以“低碳经济、绿色发展”为方向,充分利用煤矿废旧工业广场、塌陷地等场地建设光伏电站,致力于打造资产结构优、经济效益好、管理水平高的绿色新能源企业。
锦辉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经理秦豹:
端稳绿色能源“碗”
走出“阳光变现”路
皖北煤电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抢抓新能源发展新机遇,“十四五”期间拟投资22亿余元,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发展集中式光伏电站,实施“光伏助村”“光伏助困”“光伏助农”“光伏助学”乡村振兴项目,预计至“十四五”末,实现新增光伏发电装机总规模532兆瓦。
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产业优化组合是实现“双碳”目标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传统煤企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2016年,皖北煤电集团恒锦置业公司成立了锦辉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核心业务为光伏发电。
对于我们这些曾经挖煤的人来说,开辟新能源产业无先例、无基础、无经验,顶着“三无”头衔,一度让我们底气不足。通过不断学习摸索,我们对新能源产业加深了认识,决定利用皖北煤电集团自有闲置土地资源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并选定了皖北煤电集团去产能关闭矿井——前岭煤矿作为锦辉新能源公司的“试验田”。
作为去产能关闭矿井,前岭煤矿拥有260余亩闲置土地资源,且毗邻用电负荷中心,光照时间充足,是发展光伏产业的优良场所。当时,国家鼓励煤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倡导利用废弃的煤矿工业广场及周边地区,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和现代农业。“政策+区域”的双重利好,让我们坚定了把这个已闲置两年的煤矿废弃工业广场,发展为绿色新能源基地的信心和决心。
2016年7月,光伏电站进入筹备阶段,我们坚持“两步走”战略。一方面,与国家电网地方供电公司签订了供电、售电合同,并在有140余家企业参与的安徽省集中式光伏电站规模配置投标中胜出,成功获得安徽省能源局电价指标及安徽省物价局电价批复;另一方面,我们对废弃煤矿工业广场的建筑、管线等设施进行修整维护,仅用3个月时间就达到了光伏电站的建设要求。
2017年3月,前岭煤矿1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是淮北市首座利用去产能关闭矿井工业广场建成的光伏发电站,利用光电转换、直流、逆变、交流升压等系统,将3万余块太阳能电池板组件串联组成光伏电池组件阵列,铺设于地面支架上,把太阳能转换成电流并入地方电网,源源不断为周边地区提供清洁能源,年均发电量可达1200余万千瓦时。该项目还被列入了光伏发电项目补贴目录,仅售电业务一项,可实现年收入800余万元。
绿色招牌越擦越亮,“生态饭”越吃越香,在尽享“阳光收益”的同时,我们又打起了土地资源利用的“主意”。光伏电站组件为非永久建筑,一般架空建设,未改变地表土地性状及用途。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我们公司精心治理了因煤矿开采破坏的土地,在光伏发电板下种植了120亩油牡丹,并养殖了大量家禽。这种光伏发电板下种植农作物的“农光互补”光伏电站运行模式,可以有效实现一地多用,大大提升土地附加值,还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实现土地立体利用“多丰收”。
在光伏电站建设运营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布局新能源产业是现实之需,同时挑战亦不容忽视。作为以煤起家的老企业,新能源专业技术人员短缺是棘手难题。同时,项目进入市场后也面临着消纳空间、电力市场交易等现实问题,使得新建项目投资收益率有所降低。我们正在想办法加大专业技术人员招聘力度,同时加大技改性投入,不断提高光伏电站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拓展新能源产业已成为煤企绿色低碳转型的一大趋势,皖北煤电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抢抓新能源发展新机遇,“十四五”期间拟投资22亿余元,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发展集中式光伏电站,实施“光伏助村”“光伏助困”“光伏助农”“光伏助学”乡村振兴项目,预计至“十四五”末,实现新增光伏发电装机总规模532兆瓦。
锦辉新能源公司将积极融入皖北煤电集团新能源产业规划,秉承顶层设计、资源整合、管理创新、项目为王的原则,坚持市场为主、因地制宜、以点带面、绿色发展,充分利用现有政策、资金、通道、区位优势,加快推动皖北煤电集团光伏项目落地见效,推动皖北煤电集团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