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伏网 » 光伏企业 » 正文

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日月同辉踏浪行

日期:2022-05-30    来源:国际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2022
05/30
11:4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国家能源集团 潮光互补项目 智能光伏电站

【题记】近年来,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努力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积极践行集团“绿色发展、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急蹄奋进、攻坚争先,持续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在强化外部竞争的同时,充分发掘利用自身优质资源,开发建设了国内首个潮光互补智能光伏发电项目——龙源浙江温岭100兆瓦潮光互补智能光伏电站,开创了潮汐与光伏完美协调发电的新能源综合运用新模式。


图为潮光互补性智能光伏电站光伏板

时间是忠实的记录者,镌刻着劳动者奋辑击水的步伐。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奇妙瞬间,注定成为永恒。

40多年前,被誉为“金色海湾”的浙江乐清湾上,我国第一台双向灯泡贯流式潮汐发电机组在这里正式投产发电,与海共舞、踏浪欢歌。潮汐发电的动力来源是月亮引潮力造成的潮汐运动,所以电站被亲切的称呼为“月亮使者”。

40多年后的今天,在“双碳”目标指引下,依托潮汐电站为基础,我国首个潮光互补智能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提供了国内新能源综合运用模式新方案。太阳能高效转化为汩汩绿色电能,太阳与月亮在这里“喜结良缘、牵手成功”。

坐看日月行,细数千帆过。中国首个潮光电站与中国第一潮汐电站的完美结合,标志着龙源电力在立体式开发建设新能源的大路上趟出了一条新路,完美展示了新能源“日月同辉”的美妙。

与浪共舞,与潮为伴

“全面启动光伏项目的开发工作,争取在短时间里迎头赶上!”掷地有声的展望为潮光互补电站项目团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在经历了科学严谨的研究分析之后,早期一次调研座谈中的畅想逐渐变成了现实:“要让我们电站的现有资源‘活’起来,拓展空间,建设互补型光伏电站。”

思路打开,龙源电力浙江公司从上到下精神振奋,立即全情投入到潮光互补光伏项目的开发建设中。

“监控室,请报告目前水库蓄水情况和水位高度。”

“项目部,水闸已按计划时间打开,水库进水流速正常,预计半小时后,水位高度可达施工要求。”关注水库水位的高低,是项目部经理陈东升每天最关心的事。

伴随着项目开工,各项难题迎面而来。库区内的滩涂是光伏施工带的主要场所,每天经历两次潮涨潮落,随潮汐电站水库蓄放水而淹没、露出。有别于常规的陆上作业,水上建设施工需结合潮汐涨落进行,蓄水达到一定深度时,施工船只才能行驶,何时涨潮,又何时退潮,成为了项目部每天都要关心的事情。受潮水涨落带来的风急浪涌、淤泥沉降等多重条件制约,库区施工的有效作业时间短,材料运输困难,施工难度极大。针对库区特点和施工要求,项目部在施工前多次对施工区域进行详勘,分析不同位置的地质情况和潮涌影响,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根据潮汐运动规律,结合潮汐电站的发电特性,精准分析研究潮汐曲线图,精确做好每天分时段的库区蓄水,确保库区水位满足施工要求。

图为电站智能化集中监控室

“吃水80公分?不行,还是太高,增加船体浮桶再试试看。”该公司工程建设部主任张俊浩站在安装船上,拉着施工方负责人急切的说道。

光伏组件的管桩基础施工、支架及光伏板的安装,均需要由特制的施工作业船进行转运后在水面开展,库区水面狭长,首尾相距约5公里,施工作业空间有限。为了尽可能提高施工效率,项目部加强与施工单位沟通,分析施工船情况,从项目需求着手,对各类船只进行改造升级,最终实现了吃水50公分即可满足施工作业的要求,进一步拓展了施工安装的时间长度。与此同时,项目部对整个库区地形进行全方位综合测量分析,在计划安装的24个光伏组件方阵中,多部位开展打桩试验,结合管桩分布情况,开垦填造2个施工码头,对累计总长约40万米的管桩、4千多吨的支架、18.5万片的光伏组件等材料进行调配转运,实现了边到场、边存储、边施工的滚动循环,极大的增加有效作业空间。

经过一系列科学优化设计,项目每天的有效施工窗口期,从原来的3个小时延长至10个小时,创造了全天候施工条件。

智能引领、勇立潮头

“精准采集基础数据、精准分析提前预警、精准制导直击问题,一切都要服务于生产一线,助力提高经济效益,不实现这个目标,就不能算作是智能化!”

状态实时监控、故障智能预警、电量精准对标……得益于龙源电力自主开发的国内最大新能源生产数字化平台,智能化属性凸显,实现了项目所有的高低压设备、光伏发电组件运行数据、场站和库区视频监控信号的全面感知,在省会杭州即可实现远程监视和控制。

依托平台大数据分析,专家诊断预警、组件清洁度、低效和阴影分析等智能预警模型多维联动,对光伏组件及各项设备的健康状态可有效实现远程监测诊断,提前预判设备潜在问题,运维检修模式从以前的“被动检修”有效转变为“预知维护”。

库区面积约2000亩,相当于187个标准足球场大小,为进一步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精度,龙源电力自主开发的无人机巡检技术在潮光电站“初露锋芒”。无人机搭载可见光和红外摄像头,实现了无人机一键巡航、图像分析、故障定位、数据上传、报告分析等多项功能,相比传统的人工巡检,智能无人机巡检技术与智能诊断预警系统的完美结合,大幅缩减了人工巡检成本,有效提高了巡检效率与精度,被亲切的称呼为潮光电站里的“黑猫警长”。

不负日月、大胆前瞻

“10号光伏方阵16路逆变器运行数据一切正常,并网发电成功!”随着场调鞠方旭确认设备数据的指令声,中控室内又是掌声一片。这是今年劳动节以来频频出现在项目部中控室的场景。

随着冲刺全容量并网发电的脚步越来越快,新的光伏方阵陆续成功并网发电,“滚动施工、分步并网”所产生的效果完美展现。而在建设初期,该公司加强前瞻性布局,多项创新举措的成效也同样逐步浮出水面。

“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升压站建设工期必须缩短!”

土建工程、设备就位、安装调试……每一个项目都有基本的施工和安装程序,如何在已是高效紧密的计划中再缩短工期,无疑是“干毛巾里面再挤水”。

“按顺序建来不及,那一起建,行不行?”

“场地本来就很小,厂房都没有,怎么建?”

“分开建?然后像积木一样再拼装?”

“有点意思,试试看?”

图为潮光互补性智能光伏电站光伏板

项目建设团队打破常规思路、大胆假设,充分考虑升压站建设工期短、建设用地极少的特点,经过多次讨论,最终决定采用预制舱模式建站。区别于传统升压站,采用预制舱叠层模式,实现系统集成,最大化工厂预制,中高压分别采用SF6开关及GIS系统,舱体采用微正压智能环控,实现恒温、恒湿、无尘,有效隔绝海边盐雾腐蚀、粉尘侵入,极大提升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在进行基础土建施工的同时,预制舱及设备同步在厂家进行生产,待土建完成后,舱体及设备可一次吊装安放就位,电气接线及调试工作的效率大幅提高。仅这一项,有效缩短工期约2个月的时间。

该项目同步配套建设安装5兆瓦时储能设备,是浙江省内首个完成储能系统配套建设的光伏电站,这引发了浙江省电科院的高度关注,该院首次开展的光伏电站快速调频试验项目在潮光项目正式落地,将储能、SVG、逆变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完美升级,实现光储一次调频快速响应,调频响应的通讯速率从“秒级”提升至“毫秒级”,远超国家标准。创新的建站模式和技术前瞻性,为后续新能源场站的开发建设和局部电网提升安全稳定提供了示范和参考。

春光正浓东风劲,迎潮赶浪再出发。龙源电力将牢记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绿色发展之路,勇担实现“双碳”目标责任使命,以实干奋斗的最强音,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返回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首页

光伏资讯一手掌握,关注国际能源网 " 光伏头条 "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