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清洗,在普通人眼里似乎是电站运维的各项工作中最没技术含量的一个活儿,脏不脏,看一眼,摸一下,瞬间便知。剩下的洗去就是了。但是,光伏电站清理真的是像洗个车那么简单吗?
众所周知,光伏组件表面被灰尘等遮挡后后,因为入射光减少,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发电量减少了,而最可行、最直接的解决办法,是开展清洗作业。
对于动辄数兆瓦、数万平米的电站来说,一年洗几次,啥时候洗,用什么方式洗,却不是个拍拍脑门,就能搞定的事儿。这需要电站管理人员(业主),在发电收益和清洗成本之间进行权衡,清洗次数多了,虽然发电收益会增加,但如果清洗后发电增益低于清洗成本,这时再清洗,就要面临着“费力不图好”的窘境。
清洗周期
影响电站清洗周期的因素众多,既有大的气候环境因素,同一电站,夏季雨水多,清洗间隔应长于冬季;不同电站,因为南方比北方雨水多,清洗次数可以减少。还有电站自身的特殊因素,如安装倾角小于7度的电站,自然雨水冲刷不易带走灰尘,往往易产生顽固泥带,清洗次数需要增加;电站周围有特殊污染源的,如烟囱、工厂排风口、钢铁厂等,对这些区域的组件需要增加清洗次数,必要时需使用专用清洗剂。
清洗时期
作为有着20年电站运维经验的专业团队,英利云鹰总结出一整套识别判定方法,其中常用的有:数据对比法、设备对比法和经验值对比法。
数据对比法:适用于装机容量6MW及以下的小型电站,该办法利用清洗前后系统效率、灰尘系数、发电量对比数据,统计出灰尘系数与损失电量的规律曲线,电量损失最大时就是最佳清洗时机。
设备对比法:该方法针对装机容量在6MW以上的大型电站,由于清洗周期较长,需要在组件倾角相同的条件下,对没有清洗的方阵和已经清洗的方阵前后的系统效率、灰尘系数对比,通过逆变器后台数据对比发电量变化数据,统计出灰尘系数与电量损失比例图,电量损失最大峰点为最佳清洗时间。
经验值对比法:是对大小电站通用的方法,通过经验值估算电站的损失,期间用系统效率算出清洗前和清洗后系统效率衰减数值,根据每天累计辐照量计算出每天的辐照,计算出当天的损失电量,把损失电量和灰尘系数制作成图表,电量损失最大的峰值点即为最佳清洗时间。
清洗方法
常用的清洗方式有半自动水驱滚刷清洗、半自动手持转刷工具清洗、人工干洗、水枪冲洗、中性清洗剂清洗、专用清洗车清洗、智能机器人清洗、喷淋、应用自洁材料涂层等,每一种清洗方式,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电站的应用场景、安装倾角、污染程度、水源水质条件等具体判定,然后有经验的清洗团队开展清洗作业。
在期间,既要考虑清洗效果,还要考虑不规范清洗作业带来的组件隐裂、不合格水质腐蚀组件等问题,同时尽量避开中午的发电高峰期作业,减少清洗对发电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