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伏网 » 光伏企业 » 正文

浙江台州三兄弟,做出四家光伏上市企业,挑战隆基股份、天合光能

日期:2022-02-10    来源:新潮商评论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2022
02/10
09:0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晶科能源 光伏产业链 李仙德

在全球“碳中和”的目标下,作为可再生能源之一的光伏备受关注。过去一年,全国光伏发电量同比增长25.1%至3259亿千瓦时。截至2021年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3.06亿千瓦,全年新增装机5488万千瓦,为历年之最。

根据市场调研与咨询机构PV Infolink的数据显示,全球光伏组件供应商TOP10,中国企业占据八席,并包揽前六名。隆基连续两年稳坐头把交椅,出货总量远超第二名(天合光能、晶澳科技)10GW以上。晶科能源仅排第四。

要知道它曾连续4年(2016-2019)位列全球第一,这也是过去十年里唯一一家达成四连冠的企业。2022年1月26日晶科能源回国上市,最新市值1032亿元(截至2月8日)。能否上演王者归来的好戏?我们且拭目以待。

值得一提的是,“晶科系”旗下的晶科科技,已于2020年5月登陆资本市场,成为第一家上市的民营光伏电站公司。截至2021年6月底,国内并网装机容量达3GW,累计发电量超170亿千瓦时,已在浙江、江苏、河北、安徽、宁夏、青海等20多个省份建成光伏电站。

先简单介绍一下:晶科能源成立于06年,在行业中率先建立了从硅料加工到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生产的“垂直一体化”产能,在中国、美国、马来西亚、越南设有12个生产基地。截至去年上半年,其组件出货量累计超过80GW,产品销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家客户。

晶科能源的背后,有一段李家三兄弟在光伏领域创业的跌宕故事,先后做出四家上市公司。他们出生在浙江台州的小渔村,父母都是普通渔民。05年的时候,李仙寿投资创办了昱辉阳光,次年便成为第二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太阳能企业。

大哥的成功,激励了两个弟弟。李仙华、李仙德决定一起创业,凑了1000万元在江西上饶成立了德晟太阳能,随后又创办了晶科能源。他们起初是为昱辉阳光“做配套”,结果进入光伏产业后才发现发展空间巨大,于是果断调整战略,积极向上下游拓展。

十一年前,35岁的李仙德带领晶科能源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在发展策略上,他重点布局海外新兴市场,幸运地躲过欧美的“双反”调查。昱辉阳光则没能幸免,业绩大幅下滑,李仙寿后来还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光伏领域的技术更迭异常迅猛,每一次都会导致行业大洗牌。李仙德带领团队,靠着强大的执行力抢得先机。2016年光伏产业爆发单多晶技术路线之争,晶科能源乐山单晶拉棒、切方项目,仅用了三个多月时间便实现一期点火生产,二期签约。

正是这一年,晶科能源首次成为全球出货量冠军。此前光伏行业有一个“老大魔咒”,无锡尚德、保定英利、天合光能都没能在头把交椅坐到第三年。晶科打破了这一怪圈,拿下全球组件出货量四连冠。

不过自从隆基攻克金刚线硅片切割技术,成本大幅下降,受到市场和用户欢迎,由此成了光伏组件的新王者。晶科能源开始掉队,去年预计实现营收360亿-385亿元,净利润8.3亿-8.7亿元。2020年两项指标分别为336.6亿元和10.42亿元,换句话说,其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虽然公司业务众多,但其核心产业只有组件,由于受核心原材料之一的硅料价格上涨、竞争加剧等因素,导致利润空间被压缩。另一方面,晶科能源八成以上收入来自海外,比对手们承载更多不确定性。

要想重回光伏组件龙头宝座,一方面需要加强其产业链一体化能力,另一方面在产能上还得跟上节奏。截至去年底,公司单晶硅片、电池、组件有效产能分别达到32.5GW、24GW和45GW,计划投资年产7.5GW高效电池和 5GW高效电池组件建设项目。

有研究机构预测,2022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将达到220GW,同比增长约40%,其中国内需求为75GW,同比增速56%。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意味着谁有更多资金支撑,谁就能迅速抢位。



返回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首页

光伏资讯一手掌握,关注国际能源网 " 光伏头条 "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