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消息,多晶硅价格延续缓跌走势,最大跌幅近2%。
具体来看,本周单晶复投料成交价格在20-21.1万元/吨,均价20.61万元/吨,较上周下跌0.96%;单晶致密料成交价格区间在19.7-20.7万元/吨,均价20.29万元/吨,较上周下跌1.50%;单晶菜花料成交价格区间在19.6-20.4万元/吨,均价19.95万元/吨,较上周下跌1.97%。
据统计,7月至今,硅料价格累计降幅普遍超过0.8万元/吨。这是中下游企业期待已久的降价,但市场走势却不会是线性的,复杂的未来需要提前预判。
短期走势:降价只是“暂时”
对于降价,硅业分会表示,主要原因是一线硅片企业维持低开工率运行,目前仍以清库存为主,采购需求尚未恢复原有状态,而多晶硅供应在企业检修复产和扩产释放后稳步增加,故目前阶段性被压制的需求和逐渐增加的供应形成短期供需错配的局面,导致硅料价格暂时延续缓跌走势。
值得注意的是,硅业分会将当下硅料价格持续下跌的走势定义为“暂时”。
在前不久的“光伏行业2021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副秘书长马海天也发表了类似观点:当下硅片企业下调产品价格,下游企业调整开工节奏,多晶硅价格快速上涨趋势已停止,但多晶硅短期供应仍将持续紧张。
马海天表示:短期供应持续紧张是因为光伏制造环节仍有超过终端需求数倍的过度、过快扩张,特别是硅片环节的高额利润直接导致资本大量涌入。
据硅业分会统计,2021年上半年,我国硅片产量为103.7GW,同比增长39.4%,电池、组件的产量分别为92GW和80GW,同比增幅均超过30%。预计2021年下半年,我国新投产的硅片产能将超过100GW,年底硅片产能有望超过400GW,电池和组件产能也将同步超过350GW。
但另一方面,我国多晶硅产业规模扩张却有限,产量增幅也不及预期: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截止2020年底,我国多晶硅产能为42万吨/年,2021年上半年,产能为49.5万吨/年,预计到2021年底,产能将达到54.4万吨/年。
与此同时,2021年上半年,我国硅料龙头企业基本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生产,但多晶硅产量仅为22.7万吨,同比增长10.7%,不及预期。预计今年全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为48万吨,同比增长21%。
此外,我国进口多晶硅已从2016年的42.1%逐步下滑至上半年的15%左右,下半年进口量还将进一步减少。
硅料供应量增幅不及预期,光伏下游各制造环节(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却在快速增加,这无疑加剧了行业内竞争;加之大宗商品涨价,个别原辅材料保障困难,导致我国光伏企业利润微薄,甚至亏损,因此及时调整生产节奏,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是当下第一要务。
长期趋势:供大于求预警
“但从中长期角度看,多晶硅或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的局面。”说起更长远的市场预判,马海天如此表示道。
据硅业分会对主要硅料企业的产能规划初步统计,2022年底,我国多晶硅产能可达到85万吨/年,预计当年产量为65-68万吨,加之海外产能供应,可以满足全球230GW左右的装机量需求。根据长期规划来看,未来我国多晶硅产能将达到250-300万吨/年,能够满足中长期光伏装机需求。
据硅业分会推测:到2025年,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到350GW,多晶硅需求量将达到110万吨;到2030年,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到700GW,多晶硅需求量将达到200万吨;到2050年,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有望达到1000GW,多晶硅需求量将达到250万吨。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结合硅料产能的长期规划来看,硅业分会对多晶硅生产扩产可能会带来的阶段性产能过剩进行了警示。
短期硅料供应紧张,长期硅料可能有阶段性产能过剩,在这两个问题的中间,则是当下多晶硅投资过热,这同样值得警惕。
马海天表示:当下新建多晶硅项目问题隐患有很多。在生产成本上,电力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35%以上,而新建项目的电价明显高于已有项目;
在技术难度上,未来异质结电池对硅料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N型硅料占比不断扩大,并且产品质量稳定性要求很高。专业的技术团队需要时间培养,一般需要3到5年时间追赶;
在竞争优势上,从整个光伏产业链来看,多晶硅环节仍是资金投入最大的环节。老产能经历过此轮价格上涨之后,投资基本已经回收,未来可以进行现金成本竞争,而新产能则不具备此优势。
与此同时,多晶硅行业目前的高利润是暂时的,预期到2022年4季度,多晶硅的价格将回落到合理水平。
此外,在未来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多晶硅行业还将面临贸易壁垒、技术迭代、阶段性供需不平衡等不可预知困难。
“因此,投资多晶硅项目的最好的方式是上下游股权合作,让上游保供应,而不是贸然进入多晶硅生产。”马海天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