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路上,可再生能源正在成为各国低碳经济支柱,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已居世界首位,其迅猛发展可视作亚太地区的典型代表:凭借庞大的人口基数、疫情后迅速的经济复苏和充分的市场参与机会,亚太地区或将成为企业在未来阶段最具吸引力的新能源投资选择。
波士顿咨询(BCG)的研究表明,未来十年,亚太地区将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和投资的关键目的地。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亚太地区的装机容量将增至约27亿千瓦。针对亚太整体的投资战略往往会忽视具体国家、区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于希望在该地区可再生能源方面施展拳脚的投资者和运营商来说,几个成功要素必不可少:分辨亚太不同国家和地理位置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差异,了解各国具体的市场动态,以及深入洞察特定能源技术在不同区域获得商业成功的可能性。
得益于亚太地区庞大的人口基数、疫情后迅速的经济复苏和充分的市场参与机会,BCG预计,可再生能源在多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的装机容量将在未来十年内迅猛增长,占发电装机总规模的份额也将翻倍。
BCG认为,在评估亚太地区日益增长的可再生能源机遇时,企业和投资者需要从两个维度来理解挑战和关键成功因素。首先,投资者需要评估目标质量,考虑市场的总体吸引力、增长前景、竞争格局、监管环境等宏观因素。其次,投资者们需要衡量可投资性,包括项目的开发、执行、变现潜力和供应链强度等方面的考量。在通过公开信息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企业也需要对该地区市场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洞见。
在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里,太阳能和风能既是亚太各国政府推动可再生能源议程的主要关注点,也是企业扩大在该地区投资的重点。鉴于其丰厚的回报(尤其是项目的早期阶段)和一些亚洲国家的地理优势,BCG预计亚太地区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0%。2030年前,该地区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的海上风电市场。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地位日益突出。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9.3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超过40%,较2012年增长14.6个百分点。其中,水电3.7亿千瓦、风电2.8亿千瓦、光伏发电2.5亿千瓦、生物质发电2952万千瓦,分别连续16年、11年、6年和3年稳居全球首位。支撑中国可再生能源体量迅速扩张的支柱是较为完备的技术产业体系:在水电领域,中国具备全球最大的百万千瓦水轮机组自主设计制造能力;在低风速风电技术上,也位居世界前列,90%以上的风电装机为国产;在光伏发电领域,中国的技术曾多次刷新电池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
中国疫情后经济的快速复苏、对能源安全的诉求以及对绿色低碳转型的高度重视让中国成为未来阶段最具吸引力的新能源投资目的地。中国在可再生能源上的丰富生态也为投资者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提供多种投资方式。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的健康产能扩张、高收益率以及从政策导向到市场化的积极转变进一步增添了投资吸引力。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释放出了更为积极的引资信号。今年3月,在国新办举行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关情况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国家能源局将加快实施能源领域碳达峰行动,大力推动新时代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市场化发展。由此可见,当下对于中国能源市场和投资企业而言,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
BCG强调,面对可持续能源迅猛的增长和各个参与者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需要以全面、深入、具体到国家和地区的洞见为基础,对可持续能源领域的价值池和商业模式形成全面的战略理解。为获得竞争优势,企业需要专业的市场知识、全面的数据、前沿的工具使其能释放潜力并与生态体系的参与者形成协同效应,从而成功进入亚太可再生能源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