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好、落实好“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对白城市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重新梳理和调整了产业发展思路后,白城布局“北方碳谷”,全力构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体系。
把就地转化消纳作为主攻方向,着力降低用电成本,推进百万吨级氢田、数据灾备中心、零碳工业示范园区等重点工程,打造北方氢谷、云谷、碳谷,创建全国氢能示范城市,建设国家级高载能高技术基地,探索清洁能源优势充分释放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新能源发展方兴未艾
截至2020年末,白城市电源装机771.1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394万千瓦;光伏装机186万千瓦;火电装机182.1万千瓦;生物质装机9万千瓦。规上清洁能源企业43户,数量和产值分别占规上工业企业的28%和20%以上。规上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及配套企业7户。
“十四五”期间,白城市谋划了吉电南送特高压项目、吉林西部新能源保障基地、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白城国家级光伏实证展示基地、6*660MW吉电南送特高压配套火电新建项目、白城市天然气输气管线(松原-白城俄气支线)项目、白城绿电产业示范园区、中国北方氢谷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239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1719亿元。
白城市是东北地区风能资源最具开发潜力的地区,平均发电小时数7000小时以上,等效发电小时数3000多小时。全市未来可开发风电面积5060平方公里,按现行技术标准,可开发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截至2020年末,全市风电装机394万千瓦,占全省68%。
年均日照小时数2919.4小时,全市太阳能辐射量均在5000兆焦/平方米以上,光热条件优于全省其他地区。根据资源分布和各区域可利用土地面积估算,白城市未来可开发光电面积2613平方公里,按现行技术标准,可开发装机容量1379万千瓦。截至2020年末,全市光伏装机186万千瓦,占全省55%。
今年,白城市将新增清洁能源装机300万千瓦以上,逐步探索新能源轻度并网、储能应用等模式,建设绿电产业示范园区,力争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低用电成本优势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构建绿色化工、绿色铸造、绿色冶金等产业生态。创建全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引领全省氢能交通建设,全力抢占未来氢能产业制高点。围绕新能源产业上、中、下游三个环节,以风电、光伏、氢能制备、储能、动力电池等装备为重点,引进行业龙头,整合现有企业,加快实现新能源装备本地化、产业集群化。
氢能产业步入轨道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二次能源,全球逐步形成发展氢能的共识,普遍认为氢能是21世纪终极能源。
从2018年起,白城市开始谋划氢能产业,着力将白城市打造为“中国北方氢谷”,并被省委、省政府纳入到全省“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赋予建设白城国家级高载能高技术基地的重要使命。
白城从新能源电力开发起步,延伸打造制氢、储氢、运氢、用氢全产业链,突出氢能装备、氢燃料电池及整车产业发展,构建氢能“产业树”。从生产到应用,整个过程都是零排放、零污染。经过华北设计院系统设计与测评,通过风机、制氢设备、储氢罐、长管拖车、加氢站及适量储能设备等一体化设计,采用轻度并网或离网运行,方圆百公里内风能制氢,能够做到氢气在加氢站“出口”价格控制在每公斤45元以下,甚至达到40元,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已经具有市场竞争力,大规模商业化成为可能。
白城市政府委托中国工程院,组织氢能产业联盟成员单位中国钢铁研究总院、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同济大学、国网经研院,编制了《白城市新能源与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按照白城市氢能发展规划,2021至2025年,产业成长期,制氢量达到10万吨,累计固定投资500亿元,实现产值200亿元;2025-2035年,产业成熟期,制氢量达到100万吨,累计固定投资2000亿元,实现产值2000亿元。
2019年7月,由白城市委、市政府主办,以“推动能源革命,打造北方氢谷”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北方氢谷”产业发展高端交流会在长春市举行。时任省长景俊海莅临开幕式并致辞,首次提出建设长白氢能走廊的构想。中国工程院干勇院士作了主旨演讲,清华大学毛宗强教授、同济大学余卓主任、有研集团蒋利军所长等12名氢能领域的专家作了专题报告。
2019年8月31日,白城市政府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投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哈尔滨黎明气体集团、长春旭阳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协议,共同组建“中国北方氢谷”产业发展战略联盟。
截至目前,“中国北方氢谷”产业发展战略联盟成员单位现已发展到15个,分别是白城市人民政府、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投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哈尔滨黎明气体集团、长春旭阳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深圳)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大唐吉林发电有限公司、杭州醇电科技公司、华耀资本、河北建投、国电龙华、白城师范学院。
2020年10月21日,一汽解放·白城市政府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交车暨运营仪式在白城生态新区举行,标志着白城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实现氢燃料电池公交线路投运的城市,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北方氢谷”建设取得新进展。
目前,白城市氢能产业已经进入实操阶段。30万千瓦风光制氢项目进入申报,百万千瓦风光储氢项目已经签约,加氢站管理办法通过专家评审,新能源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撬装式加氢站已开始投运。
未来,白城市将牵头打造全省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占地1.2万亩的氢能产业园区,加快建成“中国北方氢谷”。
着力挖掘碳汇潜力
碳中和(Carbonneutrality)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我国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白城市紧扣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系统推进“水草林湿”治理,通过开展“造林还湿双百万”“三年再造百万林”等活动“吸碳”,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碳”,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降碳”,生态环境实现了系统性改善。“十三五”期间,白城连通河湖泡塘124个,治理草原228万亩、植树造林175万亩、修复湿地150万亩,荣获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具有相当可观的碳汇潜力。去年,白城实施生态补水,多条断流多年的河流重现河畅岸绿、水丰草美的秀丽风光。
生态优先的理念同样融入了城市建设,成功探索了“海绵城市+老城改造”模式,实现了“老城变新城、小区变花园”,荣获全国“优秀海绵城市”和“样板城市”称号,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面貌发生历史性改观。2019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东北地区西部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将白城定位为能源资源基地,白城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氢能等新能源,首批15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投入运营,成为东北首个氢燃料电池公交线路示范运营的城市。截至去年,白城新能源装机578万千瓦,占全省62%,还有5000万千瓦有待开发,打造碳汇白城优势明显。
增强碳汇能力,离不开产业支撑。“十四五”期间,白城将打造农产品加工、新能源及氢能、装备制造三大百亿级乃至千亿级产业,培育旅游、物流等多个超十亿级产业,筹建吉林西部生态研究院、白城碳汇交易中心,将推动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