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行业的波动幅度巨大,且成长周期长,真正的成功案例并不多。不过,笔者通过公开渠道梳理后发现,早年以VC投资著称的IDG资本从2008年开始就在光伏行业展开布局,投资了包括爱旭股份、钧石能源、昆兰新能源和天华太阳能等多家业内领先公司。
前有IDG,后有高瓴,这两家投资巨头分别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切入光伏赛道,投资逻辑或各有差异,但是否预示着光伏赛道即将成为又一大投资风口,颇为值得关注。
光伏企业为何“香”?
从二级市场的表现看,光伏行业今年涨幅可观。其根源是光伏行业突破临界点,逐步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产业链相关企业的业绩大幅增长。
近年来,光伏发电成本持续降低,迎来平价时代。根据IRENA《2019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报告》,2010-2019全球公用事业规模的光伏电站加权平均发电成本急剧下降了82%,从2010年的0.378美元/kWh降至2019年的0.068美元/kWh,接近化石燃料发电成本0.066美元/kWh。
IRENA预测,2020-2021年全球光伏发电成本将分别降至0.045美元/kWh、0.039美元/kWh,2021年的电力成本将比2019年再降42%。
电力成本的降低,使得光伏发电具备经济性,产业价值凸显,对石化能源的替代作用加强。
近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长任育之预计,今年光伏新增装机可能达到35GW左右,年底光伏发电的累计装机将达到2.4亿千瓦,年底光伏发电规模将超过风电,成为全国第三大电源。
隐形巨头IDG资本
12月9日,另一家光伏行业巨头通威股份公布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结果,包括高瓴资本、睿远基金在内的16家投资机构旗下的基金获得配售。
此次隆基股份迎来高瓴,再往前追溯,如麦格理、国开国际入股晶科能源,这些投资均是在二级市场完成的。
光伏产业在过去十多年里经历了数次大幅波动,屡次出现行业性亏损的现象,所以真正成功的早期投资案例并不多,投资机构很难在光伏企业成长早期捕捉到机会并开始布局。
笔者梳理后发现,一些具有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和能源企业在光伏行业一级市场的动作较多,市场化投资机构中,IDG资本的布局最为活跃。由于进入得早,IDG资本的投资回报可谓十分可观。此外,IDG资本的另一个特征是深度参与光伏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不仅提供资本,还利用自身的产业链资源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以太阳能电池片龙头企业爱旭股份为例,这是近年来IDG资本布局光伏行业的经典之作。公开信息显示,IDG资本目前持有爱旭科技27.93%的股份,尽管上市后股权比例经过若干次稀释,但迄今为止仍是除创始人以外的最大股东。以爱旭科技今年创下的最高360亿元的市值计算,这一股比对应市值已超百亿。
资料显示,早在2016至2017年期间,IDG资本就对爱旭股份累计投资了9亿元,支持其研发新一代的光伏PERC电池技术。在收到IDG资本注资后,爱旭股份也陆续在义乌市和天津市建设了新生产基地,扩大产能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产能也从最初的2GW跃升至目前的近15GW。
在IDG资本入驻以后,爱旭股份业绩大幅提升。2016-2019年,爱旭股份营业收入由15.78亿元跃升至60.69亿元,复合年增速达56.7%;扣非归母净利润从0.87亿元提升至4.90亿元,复合年增速高达77.9%。
年初至今,爱旭股份累计上涨超过一倍。11月25日,爱旭科技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后市场热度仍然不减,这也意味着IDG资本在注资完成的4年时间里已创造超过10倍的账面回报。
光伏行业长期向上拐点来临
今年,全球多个主要经济体提出了新的减排目标,明确了碳中和的时间表。太阳能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迎来新的机遇。国内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光伏产业的发展。
7月,住建部、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指出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
据统计,上海、重庆、吉林、山东、河南等15个省市已经出台政策,鼓励绿色建筑的建设。光伏企业闻风而动,布局BIPV产品。
在产业建设方面,地方政府更是不遗余力。12月10日,珠海市国资委与广东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近日达成总投资约170亿元的大尺寸光伏硅片项目。根据协议,广东高景将在珠海投资新建50GW光伏大硅片项目,以210MM等大尺寸硅片作为优势新一代产品。目前,项目前期筹备工作正在加紧推进中,首期项目预计2021年可建成投产。
光伏智库预测,未来五年国内光伏年均装机中值为78GW,全球光伏年均装机量中值达到266GW。同时,测算得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每上调1%,其他假设不变下国内对应光伏装机年新增18GW,全球对应光伏装机年新增64GW。
也就是说,未来5年光伏年均装机量将在目前水平上提升一倍,光伏产业链上下游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无论从市场的培育还是政策环境观察,目前国内的光伏产业无疑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有真正“懂产业、有资源、有实力,能够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头部机构的深度参与,一方面可以利用资金帮助光伏企业补上产能缺口,迎接下游市场需求的释放;另一方面,更有望从根本上激发光伏企业的活力,优化产业布局。中国光伏产业正迈过草莽时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