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硅料市场需求较差,市场供应就相对过剩,而下半年受到多晶硅企业事故影响,短时间内硅料市场供需反转,因而价格波动明显。预计到2021年上半年,硅料厂商新产能释放,组件价格也会随之慢慢稳定下降。与此同时,银浆、玻璃、胶膜等辅料辅材的短缺局面随着扩产改善,也会在2020年第四季度到2021年第一季度回归合理价格。
年中需求放量叠加上游供给缺口增大带来的阶段性涨价,推动组件市场出现结构性调整。从供应链上游供给来看,二季度中旬受终端需求减弱影响,硅料产出下行压力显现,加上企业停产检修和疫情影响主要产地新疆的硅料送出,导致三季度供给不足形势加剧。
截止8月底,新疆地区检修的硅料企业陆续恢复生产供应,短缺现象逐渐缓解。据新疆硅料厂指出,由于物流方面交通管制,货运时效性与正常时期相比受到影响,运输成本有一定上升,但硅料端供应已逐渐顺畅,预计四季度取料难题有望进一步缓解,整体组件市场价格水位将逐渐向下修正并持稳,组件价格大概率会降至1.6元/瓦左右。
受海内外需求共振,经历各环节近一个月价格博弈,光伏产业链在三季度后半段即将迎来价格维稳的趋势。预计,最终组件价格仍将由下游需求锚定,目前硅片、电池片及相关辅材环节供需环境在逐步改善,上游成本上涨不会完全传导至组件价格,各环节将以让利方式消化部分成本上涨。
此次国内光伏市场异动情况,预计供应链各环节将受到企业一体化布局影响。对于组件企业而言,当前硅片、电池片环节的产线投资成本与回收期不断缩短,适当的一体化布局能减少外购产品的依赖,有效解决上游大幅涨价导致组件利润被压缩的困境;对于大体量的硅片、电池专业化企业,随着硅料环节供给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各家新建产能落地后,供过于求的市场或将会重现;而供应链最上游的硅料环节,如何保障产品在合理的价格区间,做好成本控制和业务模式上的优化尤为关键。
光伏产业链价格经过二季度的最低点后,玻璃、银浆、边框等辅材价格也纷纷看涨,迅速拉高下游组件环节成本。随着终端需求释放光伏项目工期推进,组件市场受缺料、成本骤增、下游大规模交货等多重压力影响陷入僵局,2020年装机预期愈加迷雾重重。
截至上周(8.26—8.30),菜花料报价为66元/kg,致密料报价为94元/kg,较8月初分别上涨26.9%和20.5%。
受硅料和辅材等价格上涨的影响,从7月8日至今,多晶组件平均报价稳定在1.26元/W,而单晶组件涨幅较快。根据报价,单晶355-365W/425-435W功率段组件价格由1.45元/瓦涨至上周的1.59元/W,涨幅为9.6%,最高报价已经来到1.7元/W;单晶325-335W/395-405W功率段组价价格由1.44元/W涨至1.54元/W,涨幅6.9%,最高报价为1.68元/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