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驻村工作时,面对自然环境恶劣、贫困情况复杂的局面,如何开展扶贫工作可谓是一头雾水、无从下手。精神压力来自多方面:一方面他从事交通工作多年,地方工作经验缺乏,尤其是对基层的情况知之甚少;另一方面脱贫攻坚任务重、时间紧、要求严、标准高,总担心干不好,愧对组织的信任和农牧民的期望。就这样,在犹豫、忐忑、焦虑中度过了在青海省玉树州四红村的第一周。
当记者采访他时,他坦言想过离开。但是第一书记这个称谓意味的是责任,作为一名共产党的"老兵"决不能当“逃兵"。下定决心后,他开始挑灯夜战、争分夺秒,抓紧时间学习中央、省、州关于脱贫攻坚的各类文件,学习扶贫开发各项政策规定,学习风土人情和村级治理的相关知识并在觉拉乡仁增书记、张乡长和包村干部弥桑求吉介绍下,写满了一本厚厚的学习笔记,脱贫攻坚工作有底气了,信心更加坚定了。
只有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才能理清思路、精准施策。接下来,他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挨家挨户走访谈心,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促膝长谈,征求意见建议,逐条分类认真分析,切实找准穷乱“病根”。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制定了"狠抓党建治乱、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户一策推进、阶段巩固提高"的脱贫目标。
有了方向,就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他首先向村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炮”——为四红村安装路灯。以前的四红村每到晚上路上一片漆黑,给牧民出行带来了不便、苦不堪言,他在驻村时,也感受了没有路灯的痛苦,经常用手机照路入户。他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争取村社照亮路灯工程,2019年投入300余万元,积极与施工方研究协调,根据村民实际要求在冬、夏两个住房点,为全村建设了140个太阳能路灯,保障了村民在夏季牧场时防野生动物侵扰及照明的要求,受到村民的赞赏和好评。
尼玛旦周在走村入户的时候了解到,村里的青壮年每年挖完虫草就一直闲着,无所事事。他觉得应该让牧民掌握一门技能,“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使牧民真正脱贫。作为一名公安交警,便利条件就是宣传交通安全知识,鼓励农牧民考取驾驶证,拓宽牧民就业渠道。于是他连夜赶到州上,编写申请把他的想法提交给州交警支队,希望得到支持。在得到派出单位州交警支队支持的答复后立刻赶往村里,第二天早上组织召开了村民大会,很多青壮年踊跃报名,驾校的报名费是3800元,为牧民补贴2000元,牧民只要交1800元就可以考驾驶证。两年来,共举办劳动就业、法律知识、驾驶技能等培训班3次,培训农牧民28人次。截至目前,6名牧民全部通过了各类考试,拿到了机动车驾驶证,掌握了一技之长,提升了贫困群众的致富能力。
2019年元月,他积极与玉树州保安公司协商争取到4名指标,在玉树州交警支队安排了锅炉工、协警员、门卫各1名;在琼龙小区物业公司安排清洁工1名,并积极联系企业拓宽就业渠道。2018年在入户时了解到结对帮扶贫困户尕吉文毛在州上王府酒店上班,但因为家庭原因回到家中,现在生活过得比较拮据,根据这一情况,他与尕吉文毛家人找准对策,衡量利弊,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现尕吉文毛已回到王府酒店工作,月薪4500元。并在后续的走访入户中和尕吉文毛探讨就四红村劳务输出的问题,能否以她为带头人,形成整体带动村中有意愿能够走出去打工的群体,成立劳务公司。
过去的四红村又乱又穷,班子乱、财务乱、村子乱,由乱生穷,越穷越乱,精准扶贫识别中认定扶贫户有81户325人;低保户29户112人(其中一股低保4户23人,低保兜底25户89人)。
脱贫攻坚的路上决不让一个人掉队。贫困户尼森家中有5个孩子,妻子常年生病,孩子年幼,仅靠尼森一人劳动挣钱,全家人的生活极其困苦。得知情况后,尼玛旦周及时为尼森送去了慰问金和慰问品,并联系参加驾校培训,使其多掌握一项技能并与他们结为“远亲",将他们定为自己的帮扶对象。除了尼森家,还联点帮扶了五户贫困户,像亲人一样尽力帮扶他们。
就在脱贫攻坚战"告捷"之时,尼玛旦周的爱人打来电话,说母亲住院需要做手术,因母亲身体一直不好,他担心、自责。一边是脱贫攻坚,是组织赋予的光荣任务,一边是血脉亲情,是七尺男儿的家庭责任,两边都揪着他的心。安排好村里的工作,他请了两天假赶往医院,看着母亲手术成功,他长舒一口气,强忍着眼中的泪,就匆匆地回村了。那一年,他全身心投入驻村工作,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困难、不怕繁琐,始终盯着牧民最关心的事,不断建强班子、抓实党建、协调项目、解决难题,脱贫攻坚的成效实实在在、惠及百姓。
觉拉乡派驻四红村驻村干部弥桑曲吉常说,尼玛书记好像有无限的精力,从不休息,一有时间就往四红村跑。他笑着说“不跑不行啊,跑得多了,才能想出脱贫的路子"!
“千层楼房地基一定要牢固”,让基层党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壮大村党员队伍是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他把加强和巩固基层党组织作为开展精准扶贫的第一基础。当时,村党支部不健全,党员人心涣散。比如,村社领导都是比较有威信和有能力的村民,都想抛开支部自己单干。针对这种错误认识,他反复组织召开支委会和党员大会,学习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党支部才是是村里的领导核心。党员必须明白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样子,绝不能当群众的"尾巴”。他单独谈、大会讲,道理越讲越明,事情越说越透,思想的疙瘩解开了,误会和猜忌消除了,党员的心气又回来了。
思想一通,事事都通。接下来,他建制度、立规矩,抓学习、抓宣传,支部的组织生活又恢复起来了,党员也有了"家"的归属感。党员一动起来,他的压力就轻了,事情大家一起商量,工作大家一起来干。去年宣讲1号文件时,党员组成3个宣讲小组,一组承包一个社,挨家挨户上门宣讲。为了激发广大党员更好地发挥作用,他就带头做群众思想工作,党员之间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氛围。党员像党员了,支部像支部了,两委关系理顺了,村子里的向心力又回来了。在全村原有43名党员的基础上,把有文化、有技术、有素质的优秀青年吸收到了党员队伍中,现已培养3名村委会后备干部和2名入党积极分子。
仅2019年,玉树州交警支队组织全部干警共深入四红村3次,为30户贫困户发放米、面、油和生活日用品,解决了村"两委"办公经费2万元,帮助村"两委"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大力开展了"一名党员一面旗"活动。2019年建党节前夕,州公安交警支队党支部筹集资金1万元,重新布置了四红村党员活动室,战斗堡垒亮出了新面貌、新形象。
有好政策,要让牧民知晓,这样才能干群一条心。派出单位玉树州公安局交警支队党支部与四红村党支部成立联合党支部,支队民警与村民结帮扶对子,从对党的政策宣传和村民共同议事、互帮互助起到了良好的效果。2019年争取资金2万多元,制作47块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牌,600本党建宣传册,横幅6条。按照"八个一批”措施和要求,结合"精准扶贫"工作,以三联四做"为推手,与乡镇干部、村"两委”班子、群众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用群众的语言,老百姓的话语、贴进生活的实例,宣传了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的内容,把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强农惠农的有关措施及其推进落实的实践途径受益对象等,向牧民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在村党支部会议上,及时全面地解读了扶贫、教育、卫生、环保等方面的政策法规,领学了《党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部分章节;在群众大会上,认真询问和虚心听取了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帮助群众理清产业发展、脱贫致富思路举措,鼓励贫困户克服困难、自主创业,早日脱贫。
作为一名在交通管理岗位工作了近30年的"老兵”,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是他的老本行。在驻村期间,对交通安全知识宣传还念念不忘。2019年5月,结合囊谦县开展的"交通安全整治年"活动,他组织力量,翻译和印刷藏汉双语版《交通安全知识手册》《道路交通信号速记》等读本和宣传单1600余份,先后深入四红村的江达社、康达社和四红社三社228户人家进行宣传。
脱贫致富贵在立志。为了让农牧民的"脑袋"先脱贫,他组织各类会议,会议除了研究所要解决的事情之外,大多数时间就是讲政策、说道理,组织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让村民明白脱贫致富关键还得靠自身努力。
他平常串门时,一些家庭妇女衣服乱堆,庭院卫生不打扫,他对这些陋习及时进行提醒和纠正,甚至有时现场批评,通过从点点滴滴小事和细节抓起,群众的观念改变了,随之而来的就是种种行为方式的转变,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
路灯通了,但村与社、社与社之间的路又成了他的一个"心病”。要脱贫先修路,打开对外通道,打破交通制约的瓶颈。由于四红村到各社还未通路,走访一户贫困户,一个来回就是一天。远的,天黑还回不到村委会。山高路远坡陡,严重影响了村民出行。两年来,他多次和州发改委反映情况,想解决困扰村民多年来的交通不便问题,改善村民生产和生活环境。2020年3月,总投资260余万元,5.6公里砂石路面硬化工程开始施工建设,目前已完工并使用。
如今的四红"两委”班子战斗力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环境改善,困难群众有人帮。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通过两年多的工作,他说有了两点体会:一是只要公平、公正、透明,就没有处理不好的事情。二是只要把群众当做自家人,无论大事小事记挂在心间,努力做好,群众就会支持工作,就有成效。
最后,他告诉记者,今年四红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村,解决人居环境有了着落,入村的硬化路也有两条了,在巩固四红村精准扶贫成果上再接再厉,积极衔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村的合作社也初步创立了,继续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下一步通过合作社各类经营方式和走劳务输出稳定创收,带领困难群众奋力闯出"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