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SNEC专稿】8月8日至10日,第十四届(2020)SNEC全球光伏大会期间,江苏赛拉弗光伏系统有限公司(简称“赛拉弗”)总裁李纲接受了国际能源网记者的采访,疫情之后,光伏企业如何行稳致远?李纲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光伏产业前景光明,企业需稳扎稳打,切不可急于一时。
国际能源网记者了解到,江苏赛拉弗光伏系统是一家专业的光伏相关产品制造商,目前全球组件产能5GW,超过8GW产品在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荷兰、乌克兰、巴西、中国等40多个国家得到了大规模应用。
在此次展会中,国际能源网记者发现不少光伏组件价格出现了上调趋势,李纲就此表示,“光伏组件内需拉动价格变化,企业纷纷上调组件价格是预期之中的事情。这种涨价幅度大约要持续到年底,预计圣诞假期前会有一个大的价格洼地出现,即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
赛拉弗总裁李纲
除此之外,李纲认为,光伏组件价格的上涨对海外市场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他介绍说,由于国外的贷款利率低,海外市场在光伏大项目方面很看重价格。光伏组件价格稍微波动一下,就很有可能超出客户的心理价位,从而放弃购买。
所以在光伏产业价格持续上涨的大环境下,近些年,光伏组件大尺寸化看似势不可挡,但在李纲看来,这并不是件好事儿。在采访中,李纲说道,由于大家把大尺寸和高质量联系在一起,习惯性地认为尺寸越大,质量越好,发电效率也就越高,而这实际上是个误区。各家企业都在推自己独特的产品,可是市场上却没有统一的规范,每家标准都不一样,最后市面上就出现了70多种尺寸的光伏组件竞争光伏市场的非良性行情,结果就是哪怕有一点点尺寸的变化,也会使长期依赖光伏组件尺寸生存的产线整体报废。
针对这一情况,李纲分析认为,光伏组件的大尺寸化是整个行业无序竞争的产物。技术的释放和迭代应该是有时间期限的,它应该能允许企业回收一定的投资成本,但是就目前技术更迭的速度来看,已经完全不被允许了。因此,李纲呼吁,媒体应该积极监督国家和行业联盟出台相关的行业规范标准来整合市场,大家都按统一的标准做事,可以减少整个行业因无序竞争导致的资源浪费。
随着国内补贴退坡,光伏产业早已不再单纯地依靠发电+补贴获得盈利,而是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在应用场景上与不同行业跨界融合的趋势愈发凸显。李纲预测“+光伏”可能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关于为什么叫“+光伏”,李纲这样解释,早年,光伏系统成本较高,“光伏+”是重头戏。光伏下面衍生了很多行业,比如说光伏+农业,利用农作物种植的剩余空间发电,通过高的支架,给农作物成长的空间。然而,随着光伏系统成本不断降低,光伏发电的利润率不断提高,光伏发电被更多行业所了解,企业发现被“+”的产业才是盈利的重点。
各个行业开始通过本身的产业加上光伏发电的助力,实现利润叠加,因此跨界融合逐渐从“光伏+”转变到“+光伏”持续赋能,各企业想方设法地将光伏运用在诸如厂房屋顶、墙壁等分布式领域,将光伏的赋能价值发挥到极致,以此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最后,在谈到光伏技术的未来发展时,李纲强调,中下游企业若没有做足充分准备前,并不建议匆忙选择技术投资,将技术稍微暂停,“让子弹飞一会儿”才是最佳做法。当然,在光伏本身的投入方面,企业还要具备敏锐抓住市场和客户需求的能力,保持核心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