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伏网 » 太阳能要闻 » 光伏动态 » 正文

日本未来能源观察:后现代企业的能源消耗方式

日期:2020-08-04    来源:PV JAPAN BRIDGE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2020
08/04
08:5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能源消耗 绿色电力 海外能源

目前作为企业的环保对策,减少使用的能源为主流方式。

企业通过获得“绿色电力证书”、节能等方式来体现自身的环境价值。

日本适用《节能法》的企业被要求每年削减企业产出二氧化碳的1%。

若是使用常规的节能方式进行削减,想要让企业变成0排放企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节省能源不仅会降低这部分企业的生产效率,并且很难达到长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

因此为了响应长期二氧化碳削减目标,使企业的废弃排放降低至30%、50%、甚至是0%,那么就不得不转变我们的想法。

将二氧化碳排放减少0并非易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制定现在能实现的短期目标和在5年后、10年后可以实现的长期目标。

在进行节能的同时,我们要考虑将来如何将既存电源与可再生电源结合,并且考虑在长期目标内如何使两者的组合最合理化。

企业自己为自己供电

目前机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开始逐渐注重企业带来的环境价值。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自己拥有自己的可再生能源供电设备,会被当作成一项加分项进行评估。

作为私人消费的可再生能源,拥有不需要燃料的成本优势。

并且可以在工厂的屋顶,水库,闲置地上建设。

光伏发电可以是安装在工厂内的现场电源,也可以是安装在别处的非现场电源。使用者可以自行进行运输并使用,

但是光伏发电有着只能在白天工作的缺点,因此想要仅靠光伏维持工厂及整个企业的能源供给是相当困难的。

想要让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100%,目前我们还需要使用水力发电源,与光伏混合使用。

这套可再生能源混合模型,是目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环境价值,并为企业节约能源成本的模型。

稳定的小规模电源

迄今为止,电力系统在需求量变动的情况下,需要有大型的发电厂(集中式电源)进行电力配输。

以满足电力需求高峰时的电力供应,及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

但在今后电力公司将会采用使用物联网的能源管理技术VPP(虚拟发电厂),以及远程进行需求控制的DR(需求响应)技术,来统合捆绑小规模的能源。

这些无数的“小规模可再生能源”不仅将被整合后流入私人企业,提供稳定的电力,还将用来调整电网的平衡。

企业将可以直接使用这些可再生能源来达到自身提高环境价值的效果。

通过蓄电池来节能

对于在节能方面以及取得一定成效的公司来说,因为进行了节能化系统对策,将无法随意地增加或减少电力的负荷。

在这种情况下引入需求响应(DR)系统,将会让蓄电的变的十分有价值。

需求响应(DR)可以通过控制放电时间,电力正负瓦数的输出,来调控可再生能源所产生的不稳定电源频率。

因此在DR技术的支持下,蓄电池将会更稳定的吸收及储存频率变化较大的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受天气因素影响,很难确保有稳定的产出,并长期稳定的储存使用。

但在支持需求响应的蓄电池系统下,谁都可以用上长期稳定的可再生能源。

目前我们可以简单的通过对蓄电池充电及放电,来进行电力负荷的控制。

蓄电池的企业导入不仅可以作为节能手段,还将成为企业的紧急电源,以应对瞬间电压的变化。

此外,当蓄电池的指令值以分钟为单位变化时,蓄电池将不仅只能通过负功率进行充电。

蓄电池将同时可以支持通过包括太阳能的可再生能源进行充电。

并且这种充电方式是对发电效率本身没有任何影响。

蓄电池的企业内推广,将直接起到人力资源的节约,设备成本的降低,设备的充分使用等效果。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增加,VPP的导入及企业各自拥有自己的蓄电池,在未来将有希望停掉目前为止起到能源调整作用的“火力发电站”。

今后电力的需求方和供应方将会呈现一体化的趋势。

倘若能在需求与供给之间保持起一种良好的平衡状态,那么日本国内的电力将变的十分稳定及廉价。

目前为止,电力公司一直主要负责电力的贩卖及提供。

但从现在开始,对于消费者来说,更需要电力公司提供的是他们的电力负载技术。

电力公司也需要应对这一新的需求,提供新的服务,成为能够被消费者选择的公司。

当然想要达到2050年的零排放目标,光依靠“节能”或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也是远远不够的,能源技术方面的进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钥匙。


返回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首页

光伏资讯一手掌握,关注国际能源网 " 光伏头条 "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