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伏网 » 太阳能分析 » 正文

政策喊话储能参与并网消纳,光伏+储能如何实现“1+1>2”?

日期:2020-07-31    来源: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2020
07/31
17:1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光伏发电 光伏企业 阳光能源

随着光伏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新能源+储能”的联动模式,越来越多的被提及。根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新能源+储能”的市场将迈入千亿级。

目前储能主要分布在美、德、日、韩国等海外高端市场,海外已经是相对成熟的发电侧需求市场,未来随着国内市场从调频调峰等功率型市场向发电侧市场的转变,国内市场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细分到光伏领域,光伏发电可以通过储能实现削峰平谷,并且大幅降低或消除弃光现象,实现发电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双增长。凭借这一优势,众多光伏企业都在着力推动“光伏+储能”模式的发展。

光伏企业入局者众

近年来,以光伏发电为主的新能源发电成本快速下降,装机容量及能源占比不断上升。配套储能成为业内公认的提高光伏消纳比例的有效手段。利用储能技术快速响应、双向调节、能量缓冲的特性,可以极大提高光伏系统的调节能力和上网友好性。

基于上述优势,吸引了光伏业内众多“玩家”,其中不乏龙头企业。

阳光电源认为,“光伏+储能”深度融合是光伏发电的必然趋势,公司多年前便涉足离网储能系统项目,并于2014年成立了储能合资公司正式布局储能业务,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

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广泛应用于德国、英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在北美,阳光电源仅工商业储能市场份额就超过了15%;在澳洲,通过与分销商的深度合作,阳光电源户用光储系统市占率超10%。可以说,阳光电源在储能系统已经进入全球第一方阵。

截至2019年底,阳光电源参与的全球重大储能系统项目超过900个,在调频调峰、辅助可再生能源并网、微电网、工商业及户用储能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经验。

隆基股份也是较早布局光伏+储能业务的企业。

从2015年开始,隆基把主要的生产基地建设在云南,借助云南丰富的光照资源,将光伏+海水储水相结合,形成完全以光伏电力驱动光伏制造的产业链模式,来实现制造布局。

2019年1月,隆基在缅甸推出“光伏+储能+柴油”微电网项目,该项目全部采用隆基Hi-MO1-365W单晶高效光伏组件,转化率和发电量均处业内领先水平。项目运行后,有效解决了周边村庄的日常生活供电问题。

隆基股份表示,“光伏+储能”是人类未来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未来光伏+储能会更具经济性,还可解决能源平衡问题。

除上述项目之外,通威集团东营 200MWp 光伏发电项目也是响应国家政策配置储能设施项目之一。

2020年6月22日,通威东营光伏变电储能一体化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计划安装建设200MWp光伏电站,配套建设220kV升压站1座,新建26公里220kV送出线路1回,同时升压站侧配置1套10MW/20MWh储能设备。

技术与成本掣肘

随着地区与国家颁发相关积极消纳能源政策,减少弃风、弃光风险成为业内共识,包括山东、山西、新疆、内蒙古、安徽及西藏等十几个省份,相继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电站加装储能系统。

6月18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推动储能技术应用,鼓励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应用,鼓励多元化的社会资源投资储能建设。

在政策支持下,部分省份已经着手行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在内蒙古光伏发电竞价项目中,天合光能、华能、国家电投等企业共计超过400MW的光伏项目都将配置储能。

更有部分省份,将国家层面政策引导和鼓励储能参与新能源并网消纳,解读为将储能作为新能源项目的标配。

日前,隆基股份在回答投资者提出时指出,关于部分光伏电站强制配储能的要求,具体看明年的政策。国内目前光储项目的规模也在逐步增加。全球范围内,“光伏+储能”的规模将会随着光伏和储能技术的持续进步而增加,预计明年的全球光伏项目仍将以单纯光伏项目为主。

虽配置储能提升了项目的竞争优势,但投资主体转为新能源发电企业后,市场开始担忧新增投入对企业开发项目的现实影响。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我国储能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面临技术以及成本等诸多因素掣肘。

其中,成本环节表现在低价竞标愈演愈烈,以国内新能源侧为例,储能的中标价格已经由2.15元/Wh(EPC价格)降至1.699元/Wh(EPC价格),远低于行业公认的成本价。

同时,光伏发电平价时代的到来,补贴的退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盈利压力,而配置储能后,可能将进一步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

在技术环节,光伏+储能系统能够通过电价套利获取收益,在生产过剩时,储能系统以更低的价格从输电网中吸收电量。电价过高时,将这些电量重新输送回输电网,减少整体的价格浮动,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营能力也同时得以提高,这在系统和户用层面上是可行的。

然而,技术方面的难点在于,由于光储融合系统设备众多,导致电站设计、设备采购、运营、维护的难度和成本的增加,最重要的是,集成商需要对不同的协议和接口了如指掌,由于不同设备之间的通讯接口方案不一样,这便需要解决不同设备之间硬件和软件的接口兼容性难题。

其次,光储融合不是光伏设备和储能设备的简单物理组合,而是要依靠技术上的深度融合, 最终如何实现1+1>2的效果,非常考验集成商的集成实力。

总体而言,光伏配套储能的前景是光明的,如何解决经济性以及解决相关技术问题,是产业链各环节需要分析研究的问题。


返回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首页

光伏资讯一手掌握,关注国际能源网 " 光伏头条 "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