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电气签约“320MW光伏太阳能电站项目”。该项目是全球最大装机容量的太阳能光热、光伏综合工程,是中国“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为迪拜提供绿色、清洁能源,这标志着中来光电二期量产的N型双面组件其整体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上海电气电站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曹小斌表示,中来光电的N型双面组件效率高、衰减小、温度系数好、性能优异,能很好地适应中东地区的使用环境,给迪拜提供更多的发电量。中来光电将在2020年下半年和2022年年初,分两个阶段为迪拜交付光伏项目所需组件,致力建成全球新能源领域标杆性项目。
“中来光电二期相比一期项目来说,设备智能化、技术含量、信息化管理等全面提升。”中来光电董事长林建伟说。中来光电为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在姜堰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总投资20亿元,N型双面高效电池项目一期于2016年10月投产,占地面积5.9万平方米,建成6条电池生产线、1条研发线、1条组件线,演绎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销售、当年产生效益的姜堰速度,成为全球首家量产N型
单晶双面电池的企业。2017年,N型双面高效电池因诸多优势受到国电投、晶科电力等重点大型企业的青睐,产品供不应求。2018年,为满足市场需求,中来光电启动了二期高效光伏制造项目,总投资10多亿元,分电池及组件两个生产车间,占地约10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当年建成投产,其中电池车间建有3条智能化生产线,产能600MW;组件车间建有两条智能化生产线,产能500MW。
值得一提的是,二期不是简单的扩容,而是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促成中来光电成为业内规模最大的N型单晶双面高效电池和组件制造企业。
据介绍,二期智能化生产车间会聚了LPCVD、离子注入机、ALD等150台套设备,多数从美国、法国、德国、瑞典等国引进,每台设备都代表了当下领先的技术。部分国产设备也都进行了技术升级改造,确保领跑同行。如离子注入机、智能化印刷机等高端设备,身价均超千万元,也保证了每条生产线的智能化、信息化、集成化、精准化。中来光电设备部经理顾孝明介绍,二期电池车间现有的3条智能化生产线,每条生产线仅设备投资就2亿元,实际产出效率提升约40%。
“企业拥有自主核心技术才能掌握市场话语权!”中来光电技术综合部高级经理陈龙表示,企业光有高端设备,没有创新型人才,无法赢得未来。中来光电创新引才机制,对优秀核心人才实施股权激励,为他们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南京大学物理学专业毕业的刘志锋博士,冲着攻关“N型单晶双面电池”的世界性难题率先而来,组建研发团队。很快,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台湾地区以及一些国外权威研究所的大批优秀科研人才加盟,使研发团队人数扩充到60多人。
光电转换率每提高0.1%都难,中来光电科研团队分成多个攻关小组,各司其职,细分硅片制绒、扩散刻蚀、双面镀膜、印刷烧结、外观测试等12道工序,每道工序都优化升级,将
光伏电池平均转换效率提升到21.8%。接着,中来光电科研团队首次将离子注入技术应用到N型光伏电池的量产之中,填补光伏行业空白,使N型双面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2%,刷新同行最高标准。科研人员马不停蹄,他们又成功将隧穿氧化钝化技术引入N型双面电池,将电池转换效率提高到22.5%以上,叠加其他组件高效封装技术使72片N型双面组件正面功率达460W。依靠技术创新驱动,中来光电研制的N型单晶双面高效钝化接触电池和N型单晶双面高效组件,均通过江苏省新产品新技术鉴定,获得44项专利,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花香蝶自来。中来光电联席运营总经理刘志锋博士说,中来光电的N型技术已服务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目前为止,中来光电的订单已排满2020年。今年1至5月,中来光电开票销售5亿多元,预计上半年完成销售6.9亿元。今年7月,二期智能化电池车间将新添4条智能化生产线,总投资8亿元,年新增产能600MW,年可新增开票销售10亿元,创利税4000万元。这样,中来光电共有13条电池智能化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双面N型电池产能达2.1GW,组件达1.2GW,将成为全球最大的N型单晶双面高效
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