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13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伏們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光伏发电设计、工程及设备选型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会议邀请了多位行业专家及优秀光伏企业代表共同探讨电价竞价模式下的光伏电站设计及设备选型、产品及系统优化方案等,共同分享经验。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博)受邀出席。
中信博研究院院长王士涛在会议中详细介绍了中信博人工智能(AI)光伏智能1500V跟踪系统。王士涛介绍道,目前主流跟踪系统为平单轴跟踪系统,分为独立跟踪系统及联动跟踪系统,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跟踪系统可以有效提升不同技术的发电量,中信博一直致力于该领域的技术创新优化,目前“天际”和“天智”跟踪系统可以更有效智能化。
以天际跟踪系统为例,中信博智能跟踪系统有以下五大特点:
1.独立跟踪,D型管主梁,便于安装。
2.采用低功耗网域Lora监控技术,可以实现2KM以上的通讯距离,可用于广泛的低数据传输的底功耗物联网技术。
3.支流组串供电最大限度节省电缆,对于目前的超配系统来说没有任何的发电量损失,由于直流组串的供电系统本身并不稳定,所以采用锂电池作为备用系统,使得当极端天气到来的时候,跟踪系统可以回到对应的保护位置。
4.地形适用性强,南北11.3°,东西无限制,可任意排布,由于适应了不同的地形。
5.人工智能控制算法,不断提升发电。
王士涛介绍,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获得有效的数据,同时能够在对应的可控制的单个单元上提升发电效率,所以对于控制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足够的智能化及足够低成本化。中信博采用了集成电路跟踪系统,系统所有的对应控制和传感期间都放在一个PCB上,来完成对应的执行工作。
“AI人工智能技术技术应用于跟踪系统电站,对未来几个小时的天气,辐照,温度等参数的预测,同时根据不同地形进行大数据分析,最大化利用辐照度资源,提升电站的整体发电量,此项技术在地形较为复杂的跟踪系统、双面组件电站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王士涛分析,在跟踪系统设计方面,最终产品的可利用率或者产品的稳定性才是真正的可以不断提升发电量的重要因素,在光伏电站当中,风对整个支架系统和光伏阵列影响最大。
中信博跟踪系统的设计十分重视风对跟踪系统震动的动态载荷影响,设计每一套系统的时候都经过严格对应方针,并且做对应的风动测试,得到对应的参数,以保证在即使在大风的情况下,跟踪系统摆动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光伏跟踪系统是光伏发电系统的骨骼系统,向上承接着光伏发电系统的光伏组件,向下连接着电缆和汇流。据悉,截止2018年12月,中信博智能跟踪及固定支架系统全球累计安装量超过18GW,目前中信博拥有10GW的产能,销量位居全球第四,已准备好满足全球持续增长的太阳能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