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依然是高频词汇。在有关机构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十大高频关键词”中,脱贫与扶贫出现了19次。近年来,中国始终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5年来,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
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好的开端。结合多年在精准扶贫方面的实践经验,国内光伏农业领军企业昌盛日电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做好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就需要将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的要求结合起来,同时要有效激发起贫困群体的主动性,才能更大地激发起乡村振兴主体的内在动力。基于此,作为首批“全国 ‘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百强,昌盛日电通过其首创的“光伏+农业+扶贫”模式,成功建立集新能源综合应用、高效设施农业种植、造血式精准扶贫、农业创客于一体的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模式,为农名脱贫致富开通快车道。
激发贫困群体主动性助力农户实现“三级跳”
“如今,生活可以说是和和美美,非常知足了。我不再为生活犯愁,家庭一年的收入大概也有25000元了吧,下班了还能在家照顾双腿截瘫的老公。等明年存够了钱,我还打算把家里的房子再装修一下呢!”提起如今的生活,家住吉林省伊通镇东尖村村民刘云美滋滋地说道。
这仅仅是昌盛日电伊通光伏太阳能园区内农民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在昌盛日电园区领导和农民们的共同努力下,伊通园区内的工人们不仅实现了脱贫,还辐射至郭大壕村共计100户贫困户,带动当地就业达100多人,实现人均增收翻倍。更值得一提的是,昌盛日电园区以新能源综合利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经营为核心,不断激发农民创新、创业的热情,并为农民创客提供技术、资金等多方面支持,最终帮助广大贫困农户完成了从产业工人到承包户再到创业者的“三级跳”,实现了“造血式精准扶贫”。
在昌盛日电看来,以工业化的方式发展农业,不仅发挥了资本的效能,也尊重了农民们劳动的价值,让贫困居民掌握技能,通过劳动致富,变“输血”为“造血”,变“漫灌”为“滴灌”,帮助贫困居民找出路想办法,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打好脱贫攻坚战“后半程”多举措发力谋突破
目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工作进入“后半程”,而“三区三州”及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脱贫难度是最大的,也是脱贫发力的重点区域。
为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的落实,国家出台专门文件《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意见》,明确新增扶贫资金要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投放,同时还从人力资源、扶贫组织队伍、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政策导向。
昌盛日电多年来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通过“光伏+农业+扶贫”模式,深入贫困农村乡镇,其中仅国家级、省级贫困县所在园区光伏电站已达719MW,农业投运面积达3万余亩。不仅扩大了园区规模效益,而且带动了当地现代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连片集聚发展,增强了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能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脱贫攻坚战也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1660万,其中因病致贫、返贫占40%以上,而且越往后剩下的贫困人口中老弱病残占比将越高。昌盛日电对此表示:“公司将继续谋求高质量发展,不断巩固升级当前脱贫成效,并探索新形式、新模式,从而打赢这场脱贫的硬仗,并和广大农民们一起搭上脱贫致富的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