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家是光伏扶贫的受益者!”记者来到中阳县车鸣峪乡,贫困户王应枝算了一笔账,“除享受每年3000元的光伏扶贫政策外,俺家还有4亩山坡地流转出去用于光伏发电,每亩能收入1000元。另外,借农光互补光伏扶贫的光,还培育了2000支菌棒,每年又可收入3000元。日子真是越来越好!”王应枝笑得合不拢嘴。像车鸣峪乡这样,在荒山荒坡、村民屋顶等处安装光伏电池板,变太阳能为电能的方式,被许多农民称之为“种太阳”。
王应枝的好日子是近年来吕梁市紧紧抓住全国、全省光伏扶贫试点市的机遇,变荒山、荒坡劣势为发展优势,倾力实施光伏扶贫带来的喜人变化。到2018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光伏扶贫电站708座、总规模550MW,其中村级光伏扶贫电站365.63MW,共涉及9个县区、1124个贫困村。临县、兴县、岚县等6个贫困县已经实现贫困村光伏扶贫全覆盖,为贫困户找到了一条精准发力、稳定脱贫的新路子。
吕梁市属于太阳能III类资源区,适合发展光伏扶贫产业。按照光伏扶贫规划,“十三五”期间,该市规划在贫困县分别以集中式光伏电站、村级分布式电站及户用电站等形式建设总规模为400MW的光伏扶贫电站,为6万户建档立卡深度贫困户“种太阳”,每年每户可增加收入3000元。为确保如期完成规划任务,该市市县两级均成立了光伏扶贫协调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发改、财政、扶贫、国土、林业、金融、电力等以及相关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明确职责分工,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全力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修好电站仅是光伏扶贫项目实施的第一步,要确保发电收益能稳定,运营管理和后期维护才是关键。该市根据“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原则,选择有资质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实施光伏扶贫项目,通过“五统一、两集中”模式,在光伏电站建成投运后成立统一的运维团队,采取“以大带小”的管理办法,即在大电站长期驻守运维人员,小电站则采取信息化手段监控电站运营,确保了光伏扶贫电站的长期可靠运行。
吕梁市还将光伏扶贫项目重点向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村倾斜,根据各贫困村人口分布、自然条件和电网配套条件,发展形成了光伏+联村式、光伏+村集体、光伏+温棚种植、光伏+现代养殖等多种扶贫模式,帮助贫困户获得资产收益、劳务收益、创业收益等,实现了扶贫开发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截至目前,该市“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中所有电站已全部并网发电,并网率达100%,累计共结算收益10929.28万元,772个贫困村、2万户贫困户获得收益。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