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一口气印发了《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汉江规划》”)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淮河规划》”)两则国家行动纲领。
笔者注意到,国务院批准的这两则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均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打好蓝天保卫战、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指导方针,无论是《淮河规划》还是《汉江规划》都强调了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对产业发展做出了全面的规划和布局。
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作为国家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光伏产业、光伏扶贫在《淮河规划》、《汉江规划》中均有重点提及。此中,尤11月1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为最。
《汉江规划》鼓励发展户用光伏
《汉江规划》第三章“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汉江’”将 “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单设一节,将鼓励发展分布式光伏列入了汉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具体表述如下:
加大南阳、襄阳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和随州全国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开展地热能开发利用。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支持在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区等开展光伏和新能源示范项目建设。
《汉江规划》还提出,开展先进储能、智能微网等新技术应用试点等。
《汉江规划》要求,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率先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和大型公共建筑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引导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鼓励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建筑节能改造。发展绿色交通,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完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大力推进城市公共交通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建立营运车辆燃料消耗、排放准入制度。推进武汉、安康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实施绿色低碳社区建设工程。
光伏扶贫列入《汉江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六章“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创建‘幸福汉江’”第五节“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部分,光伏扶贫与电商扶贫等其他扶贫模式被一起列入大力推广之列,并被赋予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重任。具体表述如下:
全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推进力度,以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县为重点,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移民搬迁扶贫、交通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等重点工程。加强区域扶贫协作,继续推进对口协作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工作。大力推广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等新模式,确保到 2020 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据了解,汉江生态经济带规划范围包括:河南省南阳市全境及洛阳市、三门峡市、驻马店市的部分地区,湖北省十堰市、神农架林区、襄阳市、荆门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全境及随州市、孝感市、武汉市的部分地区,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全境1。规划面积 19.16 万平方公里,2017 年底常住人口 4444 万人,地区生产总值 2.24 万亿元。规划期为 2018—2035 年。
光伏扶贫写入《淮河规划》
此前,11月7日发布的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淮河规划》亦将光伏写入其中。
据了解,淮河生态经济带以淮河干流、一级支流以及下游沂沭泗水系流经的地区为规划范围,包括江苏省淮安市、盐城市、宿迁市、徐州市、连云港市、扬州市、泰州市,山东省枣庄市、济宁市、临沂市、菏泽市,安徽省蚌埠市、淮南市、阜阳市、六安市、亳州市、宿州市、淮北市、滁州市,河南省信阳市、驻马店市、周口市、漯河市、商丘市、平顶山市和南阳市桐柏县,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广水市和孝感市大悟县,规划面积 24.3 万平方公里,2017 年末常住人口 1.46 亿,地区生产总值 6.75 万亿元。规划期为 2018—2035 年。
与《汉江规划》如出一辙,《淮河规划》同样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这份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直接提及的光伏的段落、文字虽不多,仅提到了光伏扶贫,但其要求发展壮大新能源等产业,强化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将会给光伏产业带来一定发展空间和机会。
《规划》表示,把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探索流域综合治理新模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重要生态廊道,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规划》称,推进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坚持资源开发与沉陷防治同步、综合治理与合理利用结合,全面开展采煤沉陷区情况调查,组织编制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规划,推进淮北、济宁、平顶山等地重点采煤沉陷区和连云港锦屏、济宁邹城等独立工矿区治理。统筹推进压煤村庄搬迁安置、土地复垦、无害化再利用、生态修复等,鼓励探索集环境补偿、资源补偿、用地保障、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等于一体的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新机制。强化分类施策,明确不同类型沉陷区的治理责任,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创新治理模式,鼓励和引导各类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治理,探索采煤沉陷区有效治理途径,形成投入—治理—收益的良性循环。
《规划》要求,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加快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以淮安、徐州、济宁、蚌埠、信阳、驻马店为重点,完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对工业烟尘、粉尘、城市扬尘和有毒有害空气污染物排放的协同控制。严控煤炭消费总量,增加清洁能源供给和使用,力争实现煤炭消费负增长。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严禁秸秆露天焚烧,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全面推行“绿色施工”。强化大气污染源监测监控,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应急响应体系,强化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联治。
《规划》强调,共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利用区域创新资源及科技研发成果,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条件,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数字创意、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瞄准全球科技革命新方向新趋势,围绕物联网、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跨地区协作,实现跨越发展。鼓励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推进科技研发、产业化和应用示范,积极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
《淮河规划》第六章“统筹城乡发展”第四节“加大精准扶贫脱贫力度”对光伏扶贫多有落墨,文中提出要大力推进苏北、皖北、大别山、沂蒙山革命老区与贫困地区新能源、光伏开发扶贫,实施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大别山等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符合搬迁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加快易地扶贫搬迁步伐。
光伏写入两大城市群规划
据笔者查询了解,2018年迄今,国家发改委官网“规划文本”一栏共发布5则经国务院批准的地区经济发展规划。除了上文提及的《汉江规划》和《淮河规划》,今年早些时候还发布了《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三份国家级行动纲领,具体发布日期分别为3月19日、3月6日和2月7日。
在上述3则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登上十九大纪念邮票封面,成为与中国高铁、大飞机共同走出去的中国名片之一,光伏毫无悬念的再次被明确写入。
其中,《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以独立章节的形式,用较长篇幅划定光伏产业发展重点,指明行业发展方向,进一步凸显发展光伏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
01
打造全国重要的光伏光热设备制造基地
《规划》第五章“打造绿色循环型产业体系”第五节“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围绕风、光等资源转化利用,积极发展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打造新能源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光伏光热设备制造基地。”等字眼赫然在列。具体表述如下:
发展壮大新兴支柱产业。立足原材料产业基础,加快新型功能、高端结构等新材料发展,打造国家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培育锂电、水性材料等一批重点产业集群。围绕风、光等资源转化利用,积极发展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打造新能源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光伏光热设备制造基地。突出生物技术、核技术和特色资源禀赋优势,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打造国家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促进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构建高效益配套产业体系。
02
确保消纳前提下,积极发展太阳能发电
《规划》在第六章“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第二节“强化国家能源基地建设”,提出“在确保消纳前提下,积极发展太阳能发电,建设共和等太阳能发电基地”等,并就积极促进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消纳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具体表述如下:
提高能源生产能力。稳定传统能源生产,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积极推进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在确保消纳前提下,积极发展太阳能发电,建设共和等太阳能发电基地,合理布局抽水蓄能电站,推动水、光、风互补发电。加快天然气、地热勘探开发。提升油气资源生产加工转化能力。
建设能源外送通道。统筹能源开发、本地消纳与打捆外送,加快构建安全高效能源输送通道。提升“西电东送”骨干通道能力,推进青海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建设。着力优化补强主网架结构,加强水、光、风等清洁电源和储能设施互济互补,提高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和运行效率。加快西气东输四五线等区际油气干线管道建设,完善区域内油气输配管网系统,强化管道互联互通和建设运营机制创新。
03
创建光储一体、发存结合的新型高效光伏电站
完善储能系统。加强储能技术研发应用,创建光储一体、发存结合的新型高效光伏电站,配合直流外送,保障大规模清洁能源接入电网安全稳定。统筹推进大型石油、液化天然气(LNG)储备基地建设,健全油气储备应急机制,提高油气应急处置能力。
据了解, 兰西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甘肃省兰州市,白银市白银区、平川区、靖远县、景泰县,定西市安定区、陇西县、渭源县、临洮县,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东乡族自治县、永靖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青海省西宁市,海东市,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贵德县、贵南县,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尖扎县。总面积 9.75 万平方公里,2016 年地区生产总值 4874 亿元,常住人口 1193 万人。规划期限至 2035 年。
光伏写入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
3月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则提出“支持包头、榆林共建稀土新材料、镁铝生产及综合开发利用基地,引导呼和浩特、榆林在光伏新材料研发制造领域开展合作”的要求。具体表述如下:
打造区域分工协作产业链条。探索在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循环经济等领域打造区域分工协作产业链条。着力提升包头、鄂尔多斯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和装备组装能力,支持包头、榆林共建稀土新材料、镁铝生产及综合开发利用基地,引导呼和浩特、榆林在光伏新材料研发制造领域开展合作。发挥呼和浩特大数据产业引领带动作用,在包头配套发展电子信息元器件及电子信息高端材料制造,在鄂尔多斯、榆林发展云计算相关应用产业。鼓励鄂尔多斯、榆林发展循环经济,为金属材料加工、新型建材等产业提供粉煤灰、煤矸石等原材料。
01
有序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
《规划》第四章“引导产业协同发展”第二节“联手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则表示,要有序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以及“加快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光伏基地建设”等。具体表述如下:
高端能源化工产业集群。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以清洁能源、煤基精细化工为核心的能源化工产业集群高端化发展。以煤化电热一体化为重点,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在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容量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前提下,稳妥推进煤制油、煤制气产业化示范工程,加快发展煤基高端精细化学品,推进兰炭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鄂尔多斯、榆林建设一流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02
加快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光伏基地建设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呼和浩特为中心,深入实施“互联网+”发展战略,加快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光伏基地建设,建成重要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备份中心和开发应用中心。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支持包头依托军工基础重点发展稀土新材料和核电燃料元件、石墨(烯)等,建设国家级稀土新材料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支持鄂尔多斯、榆林、包头依托煤化工产业基础,发展化工新材料和高品质镁合金、铝合金、多晶硅等新材料。支持榆林打造成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
《规划》第五章“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第二节“推进能源通道建设”,则对风电、光伏发电的促消纳等方面做出了详细安排和明确部署 。具体表述如下:
建设风电、光电等新能源汇集站及送出通道
加快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建设蒙西至天津南、上海庙至山东、榆横—潍坊、陕北—武汉等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结合受端市场情况,推进蒙西地区电力外送通道论证,加快神木—河北南网扩建工程,支持开辟榆林至关中平原城市群的电力通道。提升蒙西电网与华北电网的联网水平,扩大主网覆盖范围,在风电、光电等新能源开发集中的地区建设一批 500 千伏及以上的汇集站及送出通道。加强蒙西电网内东西、南北断面汇集输送能力,各供电区之间形成多回路联网。
加强油气管道建设。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资源开发和煤制气项目建设,完善区域内油气管网。鼓励油气管道投资主体多元化,重点推进陕京四线、鄂尔多斯—安平—沧州、西气东输三线、蒙西煤制气管道等跨省区油气长输管道建设,研究建设鄂尔多斯、榆林连接京津冀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化工产品输送管道。统筹利用天然气、煤制气等多种气源,加快跨区域管道建设,加强旗县支线管道。
此外,《规划》还要求,强化节能减排降碳。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强化重点企业节能管理,推动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节能,促进重点产业能耗水平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加大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力度,推进实施清洁化改造,促进污染物减排。加大新能源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公共事业、居民生活中的推广应用力度,切实降低重点领域碳排放强度。积极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工作。推广节能低碳产品与技术,加强森林、草原抚育和经营,增加生态系统碳汇。
据了解,呼包鄂榆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和陕西省榆林市,国土面积 17.5 万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 1138.4 万人,地区生产总值 14230.2 亿元,分别约占全国的 1.8%、0.8%和 1.9%。规划期到 2035 年。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供指引
2月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并未直接提及光伏,但就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双向互动,大力发展输变电产业,推进生态共建环境共治、全面提升开放合作水平,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的表述,亦为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指引。
该《规划》首先介绍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在生态环境和资源环境方面所遇到的问题。生态系统相对脆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 1/3,且空间分布不均。渭河、汾河流域部分区段水质污染严重,地下水超采问题突出。大气环境污染情况严峻,重污染天气频发,环境容量接近极限。
随后,《规划》在第四章“建设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一节“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双向互动”中明确做出如下安排和部署。
强化优势产业关键领域创新,延长产业链条。围绕能源化工、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依托中国西部创新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产业化平台,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工程,着力突破产业链缺失环节、薄弱环节、延伸环节等的技术瓶颈,促进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先进技术成果应用,推动产业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攀升。
能源化工。重点突破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三代技术、煤制芳烃、煤炭中低温热解、煤油共炼、煤提取煤焦油与制合成气一体化、高参数低排放燃煤发电等能源化工关键核心技术,提高技术经济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输变电。发展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装备技术,加快智能高效电能转换、管理、控制系统开发,提升输变电成套装备设计和制造水平。
《规划》第六章要求推进生态共建环境共治。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城市群建设的硬任务和大前提,优化生态安全格局,强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气水土等污染防治,实现区域污染同治、生态同建,为城市群追赶超越增添绿色动力。
《规划》第七章提出,全面提升开放合作水平。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强化国际产能合作和国内产业对接,持续拓展开放合作广度和深度,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
据了解,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陕西省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 5 个市、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及商洛市的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柞水县,山西省运城市(除平陆县、垣曲县)、临汾市尧都区、侯马市、襄汾县、霍州市、曲沃县、翼城县、洪洞县、浮山县,甘肃省天水市及平凉市的崆峒区、华亭县、泾川县、崇信县、灵台县和庆阳市区,国土面积 10.71 万平方公里,2016 年末常住人口 3863 万人,地区生产总值 1.59 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 1.12%、2.79%和 2.14%。规划期为 2017—2035 年。
20年黄金发展机会来临
据粗略统计,汉江、淮河两大生态经济带、包鄂榆等三大城市群规划范围囊括了河南省、湖北省、陕西省、安徽省、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和海南省等10省区60余城市,规划面积总和达到81.4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2亿5238.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之和达到了12.4904万亿元人民币。
资深光伏人士表示,《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5项国家行动纲领的规划期限在2017、2018-2035年期间,均属于长周期的经济发展规划。光伏发电明确写入其中4则《规划》之中,一方面是光伏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空前提升的体现,另一方面两大生态经济带、三大城市群覆盖国土面积广阔,区域内人口众多,其潜在的巨大市场空间也将给光伏带来长周期高成长的黄金发展机会。
“特别是《淮河规划》中提到大力推进苏北、皖北、大别山、沂蒙山革命老区与贫困地区新能源、光伏开发扶贫,《汉江规划》中明确表示,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支持在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区等开展光伏和新能源示范项目建设,将会为布局于此的光伏企业带来长达17-18年的发展机遇。”该光伏人士补充说。
当下,我国光伏产业仍在深5.31新政洗礼之中,市场震荡仍在反复拷问信心、黄金到底孰更重要?与此同时,光伏写入四大国家级行动纲领也催生了长达近20年的黄金发展机会,谁能抢先一步占尽先机仍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