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宁波市集成电路产业“一园三基地”的重点园区,“芯港小镇”再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近日,中芯宁波200毫米特种工艺(晶圆/芯片)N1产线正式投产,小镇内中芯宁波N2项目、南大光电与安集微电子也将正式动工。自去年开园以来,“芯港小镇”已签约落户14个集成电路企业项目,总投资200亿元。
宁波瞄准集成电路发展机遇,抢项目、争创新、扩规模,全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进入新拐点,一批支撑项目开工投产,取得明显效益。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宁波市集成电路及相关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7.6亿元,同比增长9.8%;实现利润13.36亿元;实现利税16.48亿元。
60余个项目落户 “芯光”照亮创业路
“目前,我们的设备正准备打包发往国内,如果一切顺利,预计明年9月可实现量产。”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半导体材料和零部件创新发展大会上,已在国外生活、工作30余年的华菲难掩回国创业的激动之情。今年3月,看好宁波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前景与氛围的华菲来到故土,并在余姚成立了宁波华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华菲告诉笔者,在国内,小于100微米的高端半导体焊球以及高可靠性焊球的制造技术仍属空白。如果在甬发展顺利,她将加大投资,将研发及生产的触角伸至更多集成电路领域。
“芯港小镇”开园未满一年,便吸引了中科院宁波微电子应用研究院、集成电路材料和零部件联盟宁波产业促进中心等两个技术平台落户;宁波微电子创新产业园开园未满10个月,便成功吸引隔空智能、吉石智能等19个项目落户……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60余个集成电路项目相继落户甬城,总投资超300亿元。近期,某IDM集成电路项目也将落户甬城,与中芯宁波项目遥相呼应。这两个项目芯片制造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投产后有望全面替代进口,将为宁波市打造特色工艺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将进一步推动宁波市集成电路产业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和发展。
加快创新步伐 “强芯梦”前程可期
“自去年完成MCU芯片的自主研发以来,该芯片已实现量产,并被北汽、奇瑞等企业采用。目前,我们的新能源汽车电子管理芯片也已流片。”宁波芯路通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秦岭告诉笔者,目前他们已在车用传感器芯片上投入经费4000余万元,“集成电路的自主研发任重道远,需要企业协同发力。”
在浙江金瑞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也是该企业的重中之重。据金瑞泓项目总监涂洪浪介绍,全球硅片市场前六大公司的市场份额目前仍超过90%。虽然金瑞泓已形成月产10万片8英寸硅片的能力,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也已超过6成,但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仍不到1%。“国际市场占有率不足既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动力也是挑战。”涂洪浪说,按照计划,金瑞泓今年年底前将进一步扩大产能,力争形成月产20万片8英寸硅片的能力。与此同时,该公司已基本掌握12英寸硅片的成套工艺。
集成电路产业技术门槛高、投资大、垄断多,突破与追赶并不容易。但可喜的是,宁波市集成电路企业正加码创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宁波市集成电路企业技术研发费用达6.6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9.37%。
近一年来,宁波市已相继出台了《宁波市集成电路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助力集成电路产业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
打通产业链 优势产业逐浪“千亿级”
作为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之一,集成电路产业在宁波市起步较早。从2000年“立立电子”6英寸单晶硅项目起步,历经18年发展培育,宁波市已形成一定规模的集成电路产业基础和应用市场,拥有半导体基础材料、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涌现了中芯宁波、江丰电子、康强股份、金瑞泓、甬矽电子等一批龙头企业。 如何在原先扎实的基础上,通过产业链的上下延伸,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宁波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关键。据介绍,今年以来,宁波市结合各区县(市)实际,布局或引进了一批泛半导体企业和项目,加快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延伸。在原有基础上,宁波市汽车电子芯片、大功率器件IGBT、智能家居芯片、SOC芯片设计以及高端封测、专用设备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继落地,一批以模拟特色工艺为主的集成电路产业链项目正在抓紧对接。
与此同时,杭州湾新区光电子芯片项目、海曙区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制造项目、北仑区汽车芯片设计项目、象山新一代智能物联网SOC芯片项目等一批以模拟特色工艺为主的集成电路产业链项目也在抓紧对接中。
目前,宁波市正加大力度引进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按照计划,宁波市将发挥各区县(市)优势,着力引进和培育包括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内的一批龙头企业和核心团队,重点突破5G射频、人工智能、工业控制、车用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宁波市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到2019年末,全市集成电路及相关行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力争2025年全市集成电路及相关行业产值达到千亿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