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领跑者项目优选出10个应用领跑基地和3个技术领跑基地。根据计划,第三批13个领跑基地共计6.5GW的项目将于2018年底和2019年上半年之前全部建成并网发电。
9月30日,泗洪光伏领跑基地220千伏送出工程第一阶段并入电网运行,成为第三批10个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建设中领跑者的“领跑者”。今年3月,通过评优,分别由晶科、通威、中广核、林祥、国家电投5家企业中标,项目采用渔光互补立体经营模式。
从电价来看,该基地五个项目电价范围从0.49元/千瓦时到0.53元/千瓦时,远低于当地0.74元/千瓦时的标杆电价。
刘汉元预计,随着明年、后年技术的进一步提升以及非技术成本的优化,有可能就低于江苏煤炭发电上网价格。
除了在价格和技术上领跑,泗洪光伏领跑者基地的光伏+应用也为地面光伏项目提供了样本。实际上,在光伏电站的应用模式创新上,第二批光伏领跑者基地中有三个基地在建设形式上做了明确要求,要求建设漂浮式水面光伏电站、农光互补、渔光互补项目。在第二批、第三批“领跑者”中水面光伏电站项目规模均达到1.5GW。
刘汉元指出,我国国土中还有很多未利用地,荒滩、水塘如何实现国土面积的复用,如何在复用的空间当中实现清洁能源的同时生产,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现实意义。
“根据我们的测算,江苏1100万亩水面,如果有50%实现了渔光一体的清洁能源生产,可以形成相当于江苏现在电力总量的60%的清洁能源生产和供应。全国已经在用的水产养殖池塘面积超过4500万亩,如果有一半用于渔光一体建设,将会形成七亿千瓦到十亿千瓦的装机。”刘汉元说。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也在论坛发言中指出,应用模式的创新也是创新驱动的一个方面,不仅是渔光互补,包括华为等跨界进入光伏领域,将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引入能源管理,以及智能电网和物联网等在光伏等能源领域的应用都对推动能源革命有重要作用。
从“十三五”发展规划来看,光伏发电在用电侧平价上网的时间预期为2020年。业界也对平价上网时间有自己的预测。
刘汉元认为,从发电成本来看,过去十年光伏电站的建设成本已经下降了90%,现有条件下建成的电站,我国东部地区每度电成本大约0.4-0.5元、西部地区0.3-0.4元,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模效应的提升,三五年内成本还会下降30%以上,成为发电成本最低的能源生产方式。
系统成本的下降有赖于全产业链成本下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指出,过去10年间光伏组件价格下降94%,现阶段组件不含税成本已下降至1.8元/w以下;供需关系影响硅片、硅料价格走低,多晶硅片售价已接近现金成本(约2.4元/片);组件每瓦成本的降幅空间逐渐缩小。
但应该注意的不仅是成本下降,在成本相同情况下,只有发电量大幅度提升,才能在全国实现平价上网。
所以,2017年第3批领跑者基地比前两批领跑者基地多加了一个条件,对于领跑者光伏组件的准入门槛提高至“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不低于17%和17.8%,多晶组件一年内衰减率不高于2.5%,后续年内衰减不高于0.7%;单晶组件一年内衰减率不高于3%,后续年内衰减不高于0.7%”。
但是,王勃华也强调,中国光伏组件转换效率不断突破,光伏产业化在国际上具备领先地位等高度评价实际上存在很多“定语”,不能只看到好的方面。
另外,非技术成本也是光伏行业关注比较多的问题。实际上,领跑者项目之所以能够实现低价中标,与背后地方政府、电网在土地、接入等方面的支持不无关系。资金成本、土地成本、税费成本、电网接入成本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如果能够在政策上进一步明确,减少和降低这些收费,有利于平价上网尽早到来。”刘汉元说,在能源转型背景下,平价上网也离不开政策支持。
但突如其来的“5·31新政”短期内给行业带来打击,王勃华在会上分享的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光伏新增装机34.5GW,同比降低20%。其中,集中式光伏装机17.4GW,同比大幅下滑了37%。
“5·31新政”被喻为“行业断奶”,实则是利益关系的重构,是能源革命中的一个节点,政策如何跟进非常重要。
刘汉元指出,在变革转型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增量可再生能源替代问题。事实上2017年全国发电新装机容量中大约已经有50%是光伏发电,未来再加上风力发电、生物质能源、水电等,基本上可以实现可再生清洁能源为主的发电增量。两三年能够平价上网后,逐步实现存量煤炭发电老化机组、落后机组的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