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2018盐城绿色智慧能源大会光伏产业发展论坛在江苏盐城召开。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陶冶对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趋势、光伏平价分析进行深刻剖析。陶冶表示,未来国家支持光伏发展的战略方向没有变化,支持手段将更加多元化,未来1-2年仍需享受补贴的光伏地面电站新建规模将有显著压缩,享受补贴的分布式光伏也将受到规模管控,整个光伏行业需要积极探索无补贴发展模式。其中关键点在于实现平价上网。
可再生能源补贴持续扩大
导致的经济负担问题
成全球能源领域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
现阶段,全球可再生能源保持着稳定良好的发展态势,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发布的《2018可再生能源统计》相关数据显示,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保持8%-9%的年均增长率。2017年的装机容量达到 2179GW,超过煤电(2000GW)。其中,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容量分别为514GW和397GW。
从新增规模来看,2017年全球投产的清洁能源发电容量为167GW ,同比增长8.7%,超过全球电力新增装机的66%,风电+光伏占全部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的85%;其中,中国所占的份额非常大,2017年光伏新增装机达到53.06GW。
但是近些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增长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一组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到2011年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年增长率为26.7%。2011年到2017年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增长率仅为0.7%。
全球范围内,2017年日本可再生能源投资下降16%、印度下降20%、德国下降26%、英国下降56%。美国小幅增长1%,中国则实现了30%的增长幅度,贡献巨大。
究其原因,陶冶表示,政策变动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是影响市场发展的最大影响因素,各地区之间发展出现差异。
随着各国对于可再生能源的补贴力度下降,可再生能源投资进入了低回报的“新常态”。而各国减少对补贴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更重要的原因是可再生能源补贴持续扩大导致的财政负担问题。对于这一影响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面对的共性问题,陶冶认为,该问题是下一步亟待关注并解决的大问题。
纵观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支撑其发展的约束性目标是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5%%,2030年达到20%。陶冶介绍,目前根据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两个15年”的总体安排,正在研究制定203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的发展目标,预期将有显著增长。国家在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及对光伏产业的支持力度并没有减弱。
预计在未来的15年中,可再生能源将极大满足增量的能源需求,在下一个15年,也就是2035到2050年,将全面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现代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进入全面存量替代的阶段。
“从现状来看,2017年44.9亿吨标煤一次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3.7%,距离2020年还有三年时间,满足2020年的目标应该说是有保障的,而主要增量来自于风电和光伏。”
2019年光伏在
销售侧(工商业和工业)可实现平价上网
针对目前太阳能发电的发展现状而言,很多行业人士认为光伏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从2018年国家能源工作会议确定的光伏发展目标来看,其中有三点值得关注,陶冶认为,这三点起到指引并推动光伏行业发展的作用。
(1)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2)发展的重点要从提高规模转向提质增效和推进技术进步。
(3)近期的发展目标在于推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降低发电成本、减少补贴依赖,实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因此,光伏行业接下来应如何做,陶冶建议,两个行业都需要重点考虑如何将提高规模转向提质增效和推进技术进步上来。陶冶提到,光伏属于政策性市场,光伏从业者需要加强对政策的关注,同时光伏企业也必须具备对政策正确解读的能力。
在经过2017年年底和2018年年初、2018年“630” 抢装导致的集中并网高峰后,根据初步汇总,2018年1-7月,全国新增光伏装机3100万千瓦左右,同比下降14%;
在光伏产业积极“降电价”、“去补贴”的大背景下,无补贴平价光伏项目将成为光伏行业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从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的各环节来看,无论是组件成本下降、还是系统效率提升,目前都已经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技术路径。成本下降潜力主要体现在光伏电池和组件转换效率提升和新建电站的系统效率提升两个方面。
除了光伏自身技术进步之外,分布式市场化交易也是当前实现消费侧平价最为重要的手段。当前,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的政策优势主要是明确了“过网费”按照用户接入电压等级输配电价与分布式发电接入最高等级输配电价之差执行。对此,陶冶坦言,分布式市场化交易在“过网费”的征收标准上仍亟待完善,未来支撑分布式发展需要从政策层面尽快明确与量化该项工作。
此外,陶冶表示自今年6月份以来,光伏产业进入深度调整阶段,整体光伏产业链主要设备和工程造价处于阶段性底部,部分领跑者基地已经具备上网侧平价能力。
东北、河北、山东等部分地区
初步具备开展平价项目建设的条件
对于光伏平价上网目标,陶冶指出,该目标亦在十三五可再生能源规划中有所体现。其中明确了我国光伏的经济性目标,到2020年,光伏项目电价可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而十三五太阳能发展规划则是量化电价目标,2020年光伏发电电价水平在2015年基础上下降50%以上,延续现有的标杆电价政策,2020年光伏发电标杆电价在I类地区不超过0.45元/千瓦时,在III类地区不超过0.5元/千瓦时。
对于实现平价上网这一政策目标,陶冶认为存在三方面的重要意义:
(1)建立支持发展长效机制的基础——可再生能源参与市场规模必将逐步扩大,可再生能源企业如何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仍需进一步探索;
(2)降低发电成本、摆脱政策性资金补贴;
(3)实现产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的自主发展;
从光伏自身发展来看已具备一定的平价上网条件。从广义而言,风电与光伏发电的成本已取得了大幅下降,消除了与传统能源发电成本的在“量级”上的差别,但是程度上的差别依然存在。按照调整后的2018年光伏标杆电价水平,大部分地区的度电补贴强度仍在0.22-0.3元/千瓦时,全国的补贴平均值为0.275元/kWh。
另外从国际环境角度来讲,全球可再生能源电力项目招标结果加速了对可再生能源电力全面进入平价时代的遐想。
2010年至2017年间,公用事业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全球加权平均平准化度电成本下降73%,至10美分;陆上风电的平均度电成本则降低了23%,当前特许权招标项目常规度电成本为4美分,而全球加权度电成本约为6美分。阿布扎比、智利、迪拜、墨西哥、秘鲁和沙特的太阳能光伏度电成本更是纷纷创下新低,使3美分成为新的成本基准。
进入2018年,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项目招标低价继续频出,最终中标价与当地煤电、核电、天然气发电度电成本可比,大幅低于预期,海上风电部分项目甚至无需补贴。
行业人士都了解,实现平价有两大途径:一是用户侧无补贴,二是上网侧平价。对于两者,陶冶强调一定要理性去看待:“平价”的实质是发电成本的比较,是静态比较分析,具有阶段性。但是对可再生能源电力从高成本阶段逐步迈入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实现自主竞争具有“里程碑式”的标志性意义。基于当下国内光伏市场的大环境,总结为一句话:实现平价上网,是产业发展的“拐点”,企业发展的“标尺”。
此外,平价上网以后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去探索,诸如短期内新增建设规模不会“敞口式”发展,可再生能源在电力市场上“电力价值”竞争力上如何实现与传统电力技术的持平等等。
结合影响平价上网的四大关键因素以及平价上网的基础条件来看,陶冶表示,从目前的条件来看东北地区,包括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等部分地区,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初步具备开展平价项目建设的条件。
3大维度解决可再生能源
电价补贴资金问题
谈及我国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政策,陶冶指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标杆电价水平调整没有完全反映成本的变化。
其突出表现为两大方面:标杆电价水平下调幅度与成本变化之间存在差异,如陆上风电、分布式光伏;电价调整存在缓冲期,实际电价调整滞后,如陆上风电、集中光伏电站。
因此,面对如此大的补贴缺口,陶冶提出,完善可再生能源经济激励政策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1)对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持续实施补贴退坡直至退出
陆上风电&光伏电站:建议结合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绿色证书交易制度、风电消纳优惠机制创新,在2020年后实现补贴的完全退出
(2)全面实施以竞争方式激励可再生能源发电降低成本
电站项目实施招标、范围技术领域扩大;无补贴示范范围、技术领域扩大。
(3)清除政策实施障碍,使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水平及时反映成本
解决可再生能源限电问题,落实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在最低保障性收购小时内必须“保量保价”收购制定和完善土地、税收等相关政策,降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方面的非技术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