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底,三部门联合发布限制规模、补贴退坡的
光伏新政,正加速催化
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随着光伏发电度电补贴逐步下调,技术进步驱动发电成本下降和系统智能化程度进步,光伏企业也将随之迎来新一轮竞争格局。
继成长起步、产业化发展、规模化发展等阶段后,刚经历过“成人礼”的光伏正迈向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5月底,多部委联合出台《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新投运的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统一降低0.05元。同时,对控制光伏新建规模、降低补贴强度等方面作出安排。其中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安排10GW左右的分布式建设规模。普通地面电站指标暂停发放、领跑者项目的规模和启动时间将视光伏发电规模优化情况再行研究。
国家鼓励各地根据接网消纳条件和相关要求,自行安排各类不需要国家补贴的光伏发电项目。新政的出台释放出的强烈的信号——光伏平价上网时代已被“激活”。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连续5年全球第一,累计装机规模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一。而在巨额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面前,中国光伏发电市场监管政策迎来重大改变,严控规模、严控指标成为主旋律。时隔5个月再度下调标杆上网电价,打破了此前一年一调的惯例,意味着今后电价调整频次会加快。
多家分析机构预计,受新政影响,2018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可能下滑到35GW左右。而这一政策直接加速了光伏行业的补贴退坡,光伏企业靠补贴过活的日子有望一去不返。长期来看,光伏发电占比不断提升的趋势不会改变,且倒逼光伏行业降低建设成本。按照国家能源发展规划路线,国内实现光伏平价上网的时间节点设定在2020年,而业内普遍乐观认为该时间有望提前至2019年。
具体则表现为,2020年以后局部地区太阳能成本将低于火电上网成本,2021年后全国范围内将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随着光伏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光伏组件发电转换效率将不断提升,成本将不断下降。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接近19.84%,发电每度电成本可达0.6元/千瓦时。而当土地税费、融资成本等边界条件均被设定和满足,光伏发电或许可以自然而然地从“贵族化”走向“贫民化”。
当光伏平价上网时代来临,必将引发更为残酷的产业整合。受新政影响,光伏行业上下游企业的盈利状况也出现了一定的分化,组件企业收入锐减,下游光伏电站运营商业绩表现则受到较小的影响。同时,光伏各环节的产品价格均已出现不同幅度的下滑,从而一定程度上弥补电价下调对电站项目收益率水平的影响。处于业内第一梯队、成本管控能力强的大企业可以从国外市场获得支撑,中小企业则很难度过行业寒冬。
当前,光伏发电作为第一替代能源的共识正在形成。正是基于这样的预期,国内光伏行业内的优势企业进行提前布局,对现有产能进行不断优化或新建更低成本的产能。“光伏企业应苦练内功,从拼规模、拼速度、拼价格转向拼质量、拼技术、拼效益,从粗放式发展转向精细化发展。”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指出。此外,还将推动地方政府建立支持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多措并行,让光伏企业真正轻装上阵,早日实现全面平价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