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概要:昨天的推送中(点此阅读:甘肃自备电厂置换交易的怪相,新能源0元电价成交?(上)),笔者具体讲述了甘肃自备电厂置换交易中出现的一些乱象,比如新能源企业为了获得电量报出0电价,甚至于只靠国家补贴赖以生存,针对这些乱象,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以下文章为甘肃市场主体撰稿,不代表晶见立场。
面对甘肃电力市场的诸多怪相,笔者虽然不才,但也有一些拙见愿与大家探讨,希望能为这个清洁能源大省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01
省内自备电厂发电权与新能源置换交易设立保底机制
甘肃省内自备电厂发电权与新能源置换交易从本质来看,是为了解决新能源企业的弃风限电问题,缓解目前的限电压力,但低廉的成交价格,似乎又有套取国家补贴的嫌疑,原本是一件解决限电问题的好事,但却成了自备电源企业变相盈利的手段,原本苦不堪言的新能源企业,不惜牺牲生产成本来换取利用小时数,拿到国家补贴度日,其实并没有结果企业经营困难的实质性问题。
省内监管机构和主管部门,应当出台类似省内直接交易的限价措施,设立置换交易的保底电价暨降幅不能达到某一个阈值,确保新能源企业和自备电源企业的共同利益,将原有的利益转移变为利益共享,双方要有共患难的意识。当然了,监管部门亦要有约谈和考核监管的措施和条令,确保限价政策在实际交易中不受到干预,对于故意扰乱市场的行为要予以公开进行考核,树立市场的标杆。
02
置换电价弹性机制
甘肃省参与置换交易的自备电源企业多为电解铝、金属冶炼行业,用电量稳定,企业产能稳定,但这些行业的产品价格市场表现性较为敏感,根据产品成交价格的涨跌情况,结合新能源企业保底价格限制这个措施,对成交的置换电价行程一个长效的弹性机制暨产品价格处于低谷按照保低电价结算;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成交的置换电价进行上调,进一步的加深发电侧和用电侧的共患难、同进退的意识。
而不是像省内某电解铝企业一样在0电价置换后铝价上涨,新能源企业期望涨价而无情拒绝的局面,只能在下一年度提高置换电价,但这种没有共同发展格局的做法,势必在市场上引起很大的负面影响。
03
清洁能源供暖项目大力推广
目前,甘肃省清洁能源供暖项目稀缺,仅在瓜州地区和定西地区有两个项目,大部分城市供暖和地区功能还是传统的供暖方式,这也和一些政策密不可分,毕竟一些火电小机组不升级为供热机组就要面临关停的危机,所以大量的供热机组诞生了,但部分欠发达地区锅炉供暖依旧属于主力供暖,国家也提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建议个地市的发改委应该在主要县区推行清洁能源供暖项目,通过就地消纳等措施解决一部分新能源弃风电量,还能为国家《保卫蓝天》行动贡献力量。
04
停建新增火电机组、缓建新能源项目
甘肃省地理位置狭长,新能源项目重要集中在河西走廊的末端地区,目前酒泉市政府在自身规划上依旧盲目的提出了发展酒泉风电大基地二期的计划,实属可笑。众所周知,酒泉地区是甘肃新能源项目限电弃风的重灾区,目前现有的项目都无法解决弃风限电问题,还要盲目推进二期的建设计划,对于现有项目简直是雪上加霜,也是对投资企业的极不负责,这也和甘肃投资环境差密不可分。
甘肃的火电项目利用小时数在全国处于末端,新增机组一旦上马,那么这种冲击不容小嘘,在此也是呼吁甘肃省的监管部门和主管部门严控新项目上马,首先解决省内的窝电和弃风弃光问题,加强省内电网结构优化,加大推行跨省外送通道建设,大力推进电量外送才是解决弃风限电问题的关键;也呼吁当地政府部门能够允许有能力、有实力的大型售电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合作,外送交易甘肃的新能源电量。在省内窝电和弃风弃光问题有效缓解后,逐步的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当然了,新的项目发展区域主要应立足与甘肃中部和东部,而不是河西地区。
总之,电改之路漫长,市场培育难上加难,虽然怪相丛生,但也是生存所迫,笔者相信,这个市场总会好起来的,就像《我不是药神》里那句经典的台词:“犯的错我都认,只是看到病友们心里难受,但我知道一切都会好起来,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吧”。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晶见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