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2018年
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因落款日期为5月31日,以下简称“5·31”政策)。
也正是该新政的出台,激起了光伏界的“千层浪”,有业内人士评价此次新政的影响:“2018年的初夏,注定要载入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的史册。”其实,早先能源主管部门就已释放过“将严控光伏发展规模”的信号,业内对其也有心理准备,但政策出台后,全行业纷纷感慨“进入寒冬”。
青海因太阳能资源丰富,光伏产业链完整,具备规模化发展光伏发电项目的资源条件,技术优势和应用基础,被誉为我国乃至世界光伏发展的主阵地,但就如此,全省光伏企业及光伏制造业都在遭受新政不小的影响。
近日,青海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专门就“5·31”政策对全省光伏制造业的影响,通过深入重点企业调研、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等形式,详细了解光伏制造产业和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当前企业生产运行中存在的突出困难问题,倾听企业诉求,科学分析评估“5·31”政策对我省光伏制造业的影响。
全省光伏制造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我省通过规划引领,一直以下游电站带动上游产业并通过多年积累发展,全省已基本形成了“以硅为主、多元发展、集中布局”的产业格局,构建完成了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链,全省光伏制造业规模优势和市场优势已逐步显现。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光伏制造企业15户,产值规模98亿元;已建成晶硅电池及组件产能750兆瓦,其中聚能电力、中电投西安太阳能公司、亚洲硅业、拓日新能源等4户企业分别建成200兆瓦、200兆瓦、200兆瓦、150兆瓦的产能,日晶光电能公司在建300兆瓦产能,明阳新能源300兆瓦高倍聚光模组件在建,首能公司300兆瓦薄膜电池产能在建;已建成逆变器产能500兆瓦,在建1000兆瓦,基本可以配套同等规模光伏电站。
另外据专家介绍:“截至去年年底,全省单晶硅产量已达到4539.28吨,同比增长139.1%,组件单价平均3.13元/W,实现产值约6.4亿元;多晶硅产量也已达到16875.2吨,同比增长6.7%,组件单价平均3元/W,实现产值约20.3亿元。并且,今年1—4月,全省单晶硅产量达到1830.5吨,同比增长23.6%,组件单价平均2.05元/W。”
“5·31”政策引发行业“震动”
据专家解读,此次“5·31”政策的关键是“要控制量,降低补贴”,要求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在国家未下发文件启动普通电站建设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国家补贴的普通电站建设。而2018年分布式光伏发展,则安排1000万千瓦左右的建设规模。另外,新投运光伏电站上网电价统一降低0.05元;“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分布式项目,补贴标准降低0.05元,至每千瓦时0.32元(含税)。
也正是受“5·31”政策中光伏电站建设放缓或停止建设的影响,目前,下游需求的变化将会对上游晶硅及组件生产企业的经营生产一定压力,库存不断增加。其中,我省一光伏组件龙头企业负责人就谈到,目前新政造成一些客户取消或暂缓执行订单,预计年底受订单下滑影响产生240MW组件的库存。
从多晶硅价格来看,截至6月11日,多晶硅价格已由13万/吨下滑至8.5万/吨,并且专家预测受订单持续降低影响,部分企业为消化库存,增加流动资金,将会出现以现金补贴形式打价格战消化库存,价格有持续下滑的趋势,企业亏损也将不断扩大。
金融部门相关负责人也透露,目前,因为“5·31”政策影响,光伏制造业迅速被列入金融高风险行业,企业融资渠道几乎全部关闭。同时,受订单下滑、库存增加导致经营压力增大,企业资金压力持续变大。
此外,业内专家还分析受下游订单减少、订单暂缓发货影响,部分企业为保持企业正常经营而对部分生产线进行停工停产,将造成产能大量闲置。并且很多企业有部分市场在外省,无法消纳,已出现了对车间设备停产检修的情况。
“5·31”政策将成我省光伏发展“助推器”
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连续5年全球第一,累计装机规模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一。并且形成了较有国际竞争力的光伏技术和产业产业链。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有关负责人曾表示:“我国光伏发电历经成长起步、产业化发展、规模化发展等阶段,当前发展的重点需要从扩大规模转到提质增效、推进技术进步上来,优化发展规模,提高运行质量,推动行业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
“世界光伏看中国,中国光伏看青海”。我省在全国光伏领域举足轻重,在许多技术方面都是突破者和引领者。此次新政辩证地看更是一次助推光伏行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助推器”,强者愈强则是全省光伏企业应当追求的新境界,从量变到质变更是全省光伏企业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我省专家根据全省光伏以及绿色能源发展提出建议,目前我省应该促进光伏企业练内功、强体质,提高核心竞争力。此外,我省应该利用现有水电、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优势,抢抓此轮产业布局调整机遇,引导和支持上下游行业形成产业战略合作联盟,加快推动新能源与硅材料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抱团取暖,共渡难关,先于其它省区形成不依赖国家政策补贴的光伏产业发展格局。
专家还建议,加大对技术领先、布局合理行业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支持力度,通过行业调整倒逼企业强化降本增效、加快技术创新、转变发展模式,凭借技术创新和品牌提升增强应对行业波动的能力。
专家还重申,国家发展光伏发电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此次出台文件是为了解决当前光伏发展的突出矛盾、问题作出的阶段性政策安排,是为促进我国光伏行业从大到强。最后,需要提及的是,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人在采访中也表示:“目前,青海省光伏产业相关管理部门已经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顶层设计,根据
青海光伏发展的特点以及现状,积极部署筹划,应对光伏新政策带来的变化,青海
光伏质变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