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中国
瓦片,通过与最新
薄膜太阳能技术的结合,成为最具科技范和环保价值的建筑材料。日前,
汉能集团在北京发布了全新升级的发电瓦产品——新一代单玻汉瓦。该产品采用全新的第九代CIGS柔性薄膜太阳能芯片,汇集了多达364项专利,创造性地将柔性的薄膜太阳能芯片与高透光玻璃相结合,推出兼具美观与高效发电性能的一体化新型发电瓦。据介绍,相比于传统琉璃瓦,这种“会发电的琉璃瓦”在性能、生命周期、技术含量、经济效益等多方面都更具优势,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这款“黑科技”产品的背后,是汉能集团在薄膜太阳能领域的强大技术研发能力和领先优势。自2010年起,汉能通过持续的技术整合与自主创新,芯片研发和量产效率持续提升,目前汉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的专利已经超过2700件,五条技术路线都具备了GW级的装备交付能力,部分技术路线已经达到5GW以上的装备交付能力,确立了在全球薄膜太阳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提前布局赢得先发优势
据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执行董事、CEO司海健介绍,过去一年,汉能在薄膜太阳能芯片的研发和量产效率方面又创造了3项世界纪录:砷化镓单结量产组件效率已经达到25.1%;铜铟镓硒玻璃基全面积组件效率已经达到18.72%,柔性溅射法冠军组件效率已经达到17.44%,且全部经过国际权威机构的认证,为最新的世界纪录。
早在2009年,汉能创始人、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就发现,随着太阳能技术的提升,光伏发电成本迅速下降。这让他看到了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应用的良好前景。
之后,李河君带领汉能义无反顾地进入光伏行业,而且选择了当时不被看好的薄膜太阳能领域。由于晶硅技术相对比较成熟,投资和技术门槛低,回报快,当时更受行业青睐。但李河君认为,薄膜太阳能有轻柔、可弯曲和弱光发电等特性,更适应能源分布式生产和共享互联的未来趋势,是更具发展前景的行业“蓝海”。
从2012年到2014年,汉能集团陆续收购了德国薄膜电池制造商Solibro,三家美国公司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Alta Devices,通过这一系列精准的海外并购,快速确立了汉能在行业内的先发优势。
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海外并购,汉能快速占领了薄膜太阳能产业的制高点,但自主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有赖于后续的技术消化与整合、持续不懈的产品研发以及在产业链上的深耕。
完成收购之后,汉能积极推进几家各有侧重的公司之间的技术交流、优势互补,取得了积极的协同效应:GSE向MiaSolé贡献出了它最安全的柔性封装技术,二者共同研发出了集成芯片互联(ICI)封装技术;GSE则受益于Solibro的共蒸发法,大大提升了量产转换效率。
同时,汉能在北京、四川、江苏、美国硅谷、德国、瑞典等地均设立了研发中心,并在铜铟镓硒电池、砷化镓电池、高端装备、薄膜太阳能应用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据了解,汉能核心装备的设计和制造已经从海外转移到国内进行,装备国产化、团队本地化取得快速进展,2018年量产装备整机国产化率将到达100%。其中,三条铜铟镓硒技术路线(Solibro、MiaSolé、GSE)均已具备GW级以上的年装备交付能力;砷化镓技术路线(Alta Devices)已经具备百兆瓦级以上的年装备交付能力。
从2015年开始,汉能逐渐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具体的产品,先后推出太阳能汽车、无人机、户外用品、共享单车移动能源解决方案、发电纸、汉瓦等颇具创新性的薄膜太阳能产品。
向综合解决方案商转型
随着光电转换效率的接连突破以及核心设备国产化的逐步实现,汉能在薄膜太阳能领域已经形成了上游核心技术研发、中游薄膜太阳能芯片制造、下游薄膜太阳能多样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目前,汉能设备—工艺—产业化交钥匙工程的集成能力和交付经验、低产线建设和生产成本的集成控制能力都大大提升。汉能薄膜已被应用于屋顶电站、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并与北汽、奥迪、摩拜等诸多企业实现跨界合作。
同时,汉能正在从一家售卖太阳能产品为主的企业向一家售卖综合解决方案和行业解决方案的公司迈进。2017年12月,汉能推出了“新型生态城市”综合解决方案和绿色建筑、绿色园区/特色小镇、绿色交通、绿色政务等八大行业解决方案。目前,汉能已与贵州铜仁等城市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联合行业龙头企业、本地相关企业,推动“新型生态城市”计划的实施,满足人们对于经济建设与绿色生态共同发展的需求。
“未来,汉能致力于将全球领先的薄膜太阳能技术在国内落地生产和应用,引领中国的能源革命进程和产业升级。”李河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