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光伏产业在各国政府政策支持下,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光伏发电系统新增装机容量30GW,推动累计装机容量达到70GW。后在我国和日本光伏产业装机容量爆发式增长的带动下,全球光伏产业连年大幅增长,至2016年全球光伏产业新增装机容量77GW,累计装机容量达306GW,行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光伏发电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统计,2014-2015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量逐年稳步上涨,特别是2016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3454万千瓦,同比增长高达128.3%。初步计算,2017年光伏发电的新增装机还是2016年的1.5倍、2015年的3.5倍、2014年的5陪和2013年的4倍,由此可见2017年光伏新增装机出现了大幅快速增长。
到2017年12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3亿千瓦,其中,光伏电站10059万千瓦,分布式光伏2966万千瓦。
随着我国光伏装机容量的不断提高,光伏发电量也在快速增加2017年11月,中国太阳能发电量达到5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2个百分比;1-11月中国太阳能发电量为590.6亿千瓦时,累计增长35.5%。太阳能发电量持续增长,同时也带动光伏产业链发展。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显示,2016年中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为57.71GW。预计2017年,中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将达83.34GW。到2018年,中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将超120GW。
硅片是光伏产业重要材料之一,我国硅片在全球范围占据着主导地位。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显示,2016年中国硅片产量为64.79GW。预计2017年,中国硅片产量为97.84GW。到2018年,中国硅片产量将超140GW。
未来,随着世界能源结构向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的方向转型,各国政府仍将大力发展光伏行业,光伏行业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光伏产业优势显著,弃光限电制约市场扩容
凭借近年来不断提升生产技术、 改进生产工艺和降低全产业链成本,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链优势明显, 2015 年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产能分别占全球产能的 40.7%、78.0%、 68.3%和 71.7%。 然而, 在成为光伏产业生产和应用的双料冠军后,
弃光限电已成为制约中国光伏应用市场扩容的一大掣肘因素。
弃光问题依然严重,未来着力提升光伏利用效率
根据国家电网统计,我国2016年全国弃光电量达到465亿千瓦时,主要集中在西北与东北地区,甘肃和新疆最为严重,弃光率分别高达31%和32%;西北五省的整体弃光率高达20%。由于我国西北地区的累计光伏并网量占全国的40%,地面型电站装机占全国46%,而分布式光伏只占全国4%,装机量庞大而当地电力消纳不高,同时电缆外输容量不足,造成严重的弃光限电问题。
未来,我国将通过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将新增装机布局中东部电力需求高的地区,以及加快电网建设实现跨地区大规模输电等措施,提升太阳能发电利用效率,我国光伏利用率有望得到有效提升。
光伏成本持续下降,技术进步将推动成本继续降低
过去十年,在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的驱动下,光伏均化成本不断下降,目前,我国先进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已下降至70元/千克以下,晶体硅组件生产成本下降至2.5元/瓦以下,资源较好地区的光伏发电成本下降至0.65元/千瓦时的水平,正在趋近平价上网。
未来,在价格倒逼、优胜劣汰、以及政策引导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下,我国光伏产业将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削减成本(如采用多晶硅流化床反应器技术、金刚线切割硅片、高效电池以及开发新组件材料以延长使用寿命等方式),使太阳能成为具有成本竞争优势的优质电力来源。预计2016-2026年光伏均化成本年降幅将达到3%左右。
2016年,我国光伏产业总产值达到3360亿元,同比增长27%。“十三五”时期,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规模有望得到大幅提升。根据国家能源局提供的规模发展指标,到2020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6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700亿千瓦时。在1.6亿千瓦装机容量中,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占1.5亿千瓦。预计“十三五”期间,光伏产业将达到近万亿元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