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关注度极高的
特斯拉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困境。4月11日有报道称,著名投行高盛建议客户抛售特斯拉股票,其表示担心特斯拉将无法在6月底之前实现Model 3的生产目标。对此一贯高调的“钢铁侠”马斯克只作了极为简短的回应:下注吧(言外之意:放马过来)。
深陷破产质疑
这已经不是特斯拉最近第一次被质疑,在刚刚过去的愚人节,马斯克公布了特斯拉已破产的消息,本想通过愚人节来活跃一下气氛,然而不慎玩脱,好像起到了反效果。此后关于特斯拉即将破产的新闻报道及其各方的质疑扑面而来,多数专家认为如果无法在6月底之前实现Model 3的生产目标,特斯拉将面临破产困境。
然而,特斯拉在2017年的三季财报显示,截止去年9月,Model 3的累计出货量仅为222辆,与目标(1500辆)相差甚远,与37.3万辆订单之间的差距更是令人绝望。而随着时间的推移,Model 3的产量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日渐凸显,导致大多原先看好特斯拉的人都失去了耐心。
那特斯拉真的要倒了吗?在一片质疑之中,一则“特斯拉
太阳能屋顶正式上线”的新闻引起了小编的注意,俗话说东边不亮西边亮,在新能源车界灰头土脸的特斯拉能否在光伏界扳回一城?甚至说,太阳能能救特斯拉吗?
2016年10月,特斯拉在洛杉矶发布了包括太阳能屋顶(Solar roof)和第二代能源墙(Powerwall 2.0)在内的两款太阳能产品,吸引了大批人士的围观。其中太阳能屋顶由SolarCity和特斯拉一同生产,并于2017年6月开始预售,订金1000美元。特斯拉的太阳能屋顶受到了海外民众的热烈追捧,据报道,开始预售一个月后,特斯拉2018年太阳能屋顶的产能就已经“卖光”。
今年年初,特斯拉公司宣布开始生产太阳能屋顶瓦,为去年已预付定金的用户屋顶定制安装计划。近日有媒体报道,颇受关注的特斯拉太阳能屋顶安装服务已经正式上线。据了解,包含太阳能屋顶和三套Powerwall(能源墙)家用储电系统的总装费用在10万美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太阳能屋顶+能源墙”的产品组合与国内常见的
光伏电站并不尽相同,类似于“光伏电站+储能”,属于离网系统。国内的家用光伏电站一般接入国家的配电网,自发自用之后多余的电量直接卖给电网。而特斯拉的“太阳能屋顶+能源墙”系统是将多余的电量存入储能系统(能源墙)。这主要是由于海外国家地广人稀,离网家用光伏电站更加方便实用。
如此看来特斯拉的太阳能屋顶倒是搞的风生水起,有望成为他们的又一亮点业务。这样一来,特斯拉在太阳能领域似乎前景不错,那太阳究竟能否在Model 3陷入产能困境时拯救特斯拉呢?
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就像他们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一样,太阳能屋顶的供货计划以及量产也是一再推迟。在SolarCity被收购之后,该公司的创始人彼得·赖夫、林登·赖夫两兄弟先后离职。而且被收购之后,有报道指出SolarCity的太阳能装机量出现了萎缩。这些事情的存在让人察觉到马斯克对于太阳能业务似乎没有口头上说的那么重视。
不管如何,就算特斯拉的太阳能屋顶能持续火爆,他们在太阳能领域的业务也才刚刚起步,其盈利水平还难以预估。起码相对于国内一个5KW家用光伏系统5万元左右的价格来说,特斯拉“太阳能屋顶+能源墙”系统10万美元(相当于62.7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即使算他整个系统为10KW容量,即使多了一个储能系统,也让人觉得实在是贵太多。所以特斯拉的“太阳能屋顶+能源墙”或许能趁着热度吃香一阵,一旦有其他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出来竞争,他们的产品还能继续吃香吗?
所以太阳能救特斯拉吗?不能!甚至他们能否在太阳能领域站稳脚跟都成问题。假如没有“201”、“301”等不平等的贸易管制的存在,特斯拉的产品竞争力将受到我国的光伏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挑战。
然而说到“201”、“301”,最近掀起的中美贸易战估计让特斯拉很“蛋疼”。
中美贸易战让特斯拉进退维谷
近日的中美贸易战成为了全球关注的大事。而在中美贸易战打响之前,特斯拉CEO马斯克就曾向美国总统特朗普“吐槽”中国进口车的关税问题,可见特斯拉打入中国市场的技术并没有大大预期。
数据显示,中国是特斯拉除美国之外的第二大市场,去年特斯拉在中国的销售额达到了20亿美元,销量超过2万辆,占其全球销量的20%,仅次于美国。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特斯拉在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
但是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我国被迫反击,按照4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的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汽车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
这对依赖于中国市场的特斯拉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按照之前25%左右的汽车关税,今后汽车关税将调整至约为50%。如此一来,在我国新能源车企蓬勃发展的当下,特斯拉进口至中国的汽车将毫无竞争力可言。
对于特朗普此次的“神助攻”,马斯克不知是否满意呢?估计此刻心里正在大骂“猪队友”吧。无论如何,在关税已经调整的情况下,特斯拉要么干脆放弃中国市场,要么选择在中国本土化生产,以避免关税。但是马斯克对在中国本土化生产这一方案似乎并不感冒,之前就曾拒绝过以合资中方控股的方式进行中国本土化生产。如此一来,特斯拉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