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如果把社会的文明进步史折叠再打开,不难发现,这也是一部能源变革的发展史。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到爱迪生发明电灯,化石能源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光和热,也让环境污染如影随形。从18世纪伦敦的“雾都”到今天世界多国城市的PM10密度危险值超标1000%!我们已提前透支地球“能源账户”里的储备,留下的是难以偿还的“污染”账……
21世纪,可再生能源的出现和开发利用,在全球掀起了一股“绿色浪潮”,世界能源结构发生了巨大变革,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产业技术层出不穷。本世纪70年代,德国率先实施光伏补贴政策,两年后,美国推出“自发自用”模式,带动了欧洲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应用。彼时,丹麦、挪威等也利用自身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力风电产业领域。
在成本不断下降、技术创新及政策优惠扶持三方助力的大背景下,2102年新能源产业跃上发展的快车道,其速度之快甚至超出了人们预期。到2016年清洁能源使用率占比已达14.6%,绿色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趋势已成定局。越来越多的国家达成共识: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潜力依然广阔,只有提前布局新能源领域,才能拿到新能源世界的“入场券”。
我国风、光资源丰富,新能源产业相比欧美和德国,起步较晚。政府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大力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成果喜人。截至2017年底,风电累计装机1.64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3亿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量世界第一。犹如阳光下的阴影,令人欣喜的数字背后也隐藏着一系列的问题,产业标准的制定、制度的亟待完善、新能源消纳及实现产业商业化多元性等,桎悎着产业链上的每一环,城市与城市,产业与产业,如何构建合作交流体系?彼此借鉴学习。这些问题既是我国新能源发展中的难点,也是全球新能源产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3月22日,来自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丹麦、挪威等驻华使馆、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中科院、河北省政府、张家口市委市政府及其直属机构的领导,以及业界专家、企业代表400余人共聚河北张家口,参加首届长城国际可再生能源论坛(Great Wall World Renewable Energy Forum)。
大家以“全球协同创新 共享绿色未来”为主题,聚焦技术创新、低碳清洁城市建设、全球协同创新等热点话题,力图从体制机制、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等角度探寻出一条加速能源转型的现实市场路径。
论坛开幕式由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市长武卫东主持,中共张家口市委书记回建致欢迎辞。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夏延军、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阿德南·阿明、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沈竹林、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李创军、中科院重大技术任务局副局长齐涛高度肯定了此次论坛召开的积极意义,并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服务好2022年冬奥会的角度,对着力张家口“两区”“一翼”建设,加快推进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以及加大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政策支持等方面做出重要指示。
当前,可再生能源产业在全球已经初具规模,如何将城市与新能源技术应用有效结合,走出商业化道路,体制机制优化和加快模式创新是必由之路。论坛的东道主--张家口市做了大量的工作。该市可再生能源的资源规模巨大,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8万千瓦以上,太阳能资源可开发量达9000万千瓦,地热能储量约占中国的五分之一,是河北发展可再生能源条件最好的地区。近年来,他们因地制宜,依托丰富的资源储量,重点打造了“一百兆瓦的压缩空气储能”,“30万立方的跨季节太阳能储热”等一批清洁能源产业。
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立,三年来成果丰硕,示范区内光伏、风电和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超过1151万千瓦,可再生能源电力比例超过70%,大容量出能、互联网+智慧能源等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配套发展。为2022年即将举办的“绿色”冬奥会造就了清洁环保的大氛围,也为张家口在经济发展上与雄安新区相呼应,构建河北发展的两翼的方向夯实了基础。
河北副省长夏延军重点介绍河北一批在建新能源项目的情况:“目前,一百兆瓦级的世界首套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研发与示范项目落地张家口,全球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的政府500千伏柔性直流输电通道项目也开工建设。”
“于此同时,一批创新平台,如国际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研究院等正示范区内逐步打造,低碳奥运专区、尚义抽水蓄能、智能化输电通道等重点项目引入,吸引了金风科技风电装备制造等一批国家级的重点产业项目入驻。”夏延军说。
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商业化模式创新要多样化
根据我国新能源领域下一步的规划:确保实现2020年、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20%的目标,以建设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为长远目标,注重可再生能源消纳,要形成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新机制。
对此,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李创军认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已经进入大范围增量替代和区域性存量替代的发展阶段,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商业化模式创新也趋于多样化。”
技术标准、激励机制是新能源发展关键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沈竹林发言:可再生能源发展环境离不开技术标准的建立和激励机制的完善,张家口愿意在政府间与企业,可再生能源创新网络,各国新能可再生能源新技术与各界合作。
智慧、绿色低碳是未来城市发展方向
在新的能耗增长过程中,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认为:智慧城市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智慧城市里包含了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制造、智慧能源应用、智慧医疗,非常多的智慧体系。在能源的使用上,要实现智能化,我们要节能,要体现在资源利用的综合高效上。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以城市为单位的低碳行动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挪威贝鲁姆、丹麦哥本哈根等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低碳城市,介绍了他们在城市建设中遇到的能源、交通、环境清洁化以及未来30年发展战略等问题,为张家口打造低碳绿色奥运之城提出宝贵建议。
本次活动由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和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主办,鉴衡认证中心和《风能》杂志承办。每年一届,为国际政商人士及专家学者沟通交流提供常设机制、孵化创新成果,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搭建了新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