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用光伏是什么?
相对于大型
分布式电站与大型基础设施光伏电站,户用光伏体量要小的很多,一般的组成为光伏组件+逆变器+系统周边配件等,并网也相对简单。
光伏最早发展国家主要在欧洲,国际上对于户用
分布式光伏所采用的激励模式目前有3种:“标杆上网电价”(FIT)政策,“净电量结算”(Net Metering)政策,和“自消费”(Self-Consumption)政策。
1) 标杆上网电价政策
标杆上网电价政策在2011年以前为欧洲各国普遍采。德国2000年率先实施“标杆上网电价”法,带动德国光伏市场的发展,德国光伏装机量也连续多年蝉联世界第一。看到德国政策补贴带来的红利,欧洲各国纷纷效仿,使得整个欧洲的光伏市场迅速上升,2007、2008连续两年,欧洲光装机量全球占比80%。该模式的特点是,并网点在电网侧,电网公司根据光伏发电量以标杆上网电价全额收购光伏电量。
2) 净电量结算政策
该模式与“标杆上网电价”结算周期不同,一年结算一次。要求全年的用电量要大于光伏发电量。光伏并网点设在用户电表的负载侧,自消费的光伏电量不做计量,以省电方式直接享受电网的零售电价;光伏反送电量推着电表倒转,或双向计量,净电量结算,即用电电量和反送到电网的电量按照差值结算,
美国最先执行净电量结算政策,全国50个州有42个州采用“净电量结算法”,目的是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分布式风力发电。到2010年后,欧洲各国的光伏电价已经低于电网的零售电价,很多国家转而采用“净电量结算”的方法。
3) 自消费政策
在欧洲各国以美国“净电量结算政策”为标准的时候,德国同年推出了光伏“自消费”政策,鼓励光伏用户自发自用。这个政策与今天我们国内使用的“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政策有些相似。
该模式原则是“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光伏并网点设在用户电表的负载侧,需要增加一块光伏反送电量的计量电表,或者将电网用电电表设置成双向计量。自消费的光伏电量不做计量,以省电方式直接享受电网的零售电价;反送电量单独计量,并以公布的光伏上网电价进行结算。
梳理欧美各国早期的光伏政策,不难发现,光伏产业初始发展与光伏的补贴政策必不可分,都是国家先拿出资金作为产业鼓励扶持的启动基金,带动企业和行业成长壮大。
对比以上三种模式,均根据各个地方的情况,让用户享受到收益的同时为环境做出贡献。目前我们也看到,在澳洲一些发达国家,由于电价与其他能源的发电情况以及油价与燃煤价格的影响,光伏已经不同程度的实现了平价上网,在不受补贴的支持下,依旧有较好的收益。
国内: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目前,我国户用分布式光伏的上网模式,分“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全额上网”两种,两种模式下电价的计算方式及业主的收入构成也不相同。
1) 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下,自发自用部分电价=用户电价+0.42元/kwh+地方补贴;余电上网部分电价=当地脱硫煤电价+0.42元/kwh+地方补贴。其中,0.42元/kWh为国家补贴,连续补贴20年。
这种模式使业主的收入来自三部分:
A. “自发自用”不用交电费,省即是赚。节省下来的电费就流入业主的口袋。
B. “余电上网”部分的电费收入,即电网按脱硫标杆电价结算的电费;
C. 补贴收入,即国补+地方补。目前国补标准为0.42元/kwh,由电网按月结算;地方补根据当地的政策来定,一般按半年或一年申请一次。
2) 全额上网
“全额上网”模式与地面光伏电站补贴模式相同,将全国分为三类电价区,按照最新的电价政策划分:
2017年1月1日后,三类电价区光伏标杆电价分别调整为0.65元/kWh、0.75元/kWh、0.85元/kWh。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成本目标(到2020年,光伏发电电价水平在2015年基础上下降50%以上),则2020年光伏发电标杆电价三类地区需要达到0.45-0.5元/kwh,如果每年调整一次,每次下调的幅度预计为0.06-0.12元/kwh。
从这可以看出,在“全额上网”模式下,业主的收入分成两部分:
A. 售电收入,即电网按脱硫标杆电价结算的电费;
B. 补贴收入,即国补+地方补。
小结: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太阳能资源和地方政策都不同,但无论是哪种模式,适合才是最好的,据统计,目前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中,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用户占绝大多数,约有80%以上。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户用光伏的普及,将有更多的家庭选择光伏发电这一清洁能源。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