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标志着中国往前迈出了重要而审慎的一步,进一步显现了中国决心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削减碳排放,履行对《巴黎气候协定》的承诺。
十四年前,也就是在2003年,欧盟决策者们通过了设立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相关法律。三年的试点期从2005年1月启动,覆盖了发电和高耗能行业。在试点阶段中,政府机构和企业可以“边干边学”。
目前,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已覆盖了31个国家,包括28个欧盟成员国、挪威、冰岛和列支敦士登,并将于2020年与瑞士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接轨。欧盟碳市场已把最穷和最富成员国之间近十倍的人均收入差距纳入考虑。该体系也为约11,000家高耗能企业及航空运营商设置了排放上限,这意味着欧盟碳定价政策体系覆盖了45%的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的电力行业从一开始就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既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也是减排潜力巨大的行业。欧盟企业大多支持从“行政命令”的政策模式,转向基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这样更加灵活、市场化的方式。
电力行业是最早赞成碳定价方案的行业之一,它意识到了碳排放交易的诸多好处,在欧盟启动碳排放交易体系之前就展开了交易模拟,并强调价格信号在引导投资决策、吸引低碳解决方案融资、确保短期内灵活降低合规成本并履行减排承诺。
在一系列促进欧洲履行其气候承诺的政策措施中,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属于核心要素。2005年-2016年间,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已促成26%的碳减排,同时也为2030年设定了绝对减排目标——比2005年的排放水平低43%。欧盟碳市场的流动性也不断增强,年成交额大约为500亿欧元,并受金融市场法规的监管。通过买卖双方的配额交易,促成了“价格发现”,所产生的价格信号有助于引导公司寻找更加高效的减排方式——这既可促进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
形成一个功能齐备的全新碳市场需要很长时间。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启动意味着将二氧化碳减排的责任从环境或技术管理者手中上升到了董事会会议室,从而使其成为一个财务和公司领导者须考虑的问题。
碳定价是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科学结论已经非常清楚,所有人——尤其是大型排放部门——未来的排放必须要大幅减少。通过设定碳价信号,政府可帮助企业为未来做好准备。
中国政府已在构建全国性碳市场的道路上迈出了最初的几步。类似的,欧盟已建立起碳排放交易体系,并逐步地加以完善,在实施中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现在,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已进入第三阶段,涵盖更多的行业和温室气体,同时规则也日益完善。大部分配额目前都由政府拍卖,可为气候行动创造可观的收入或是为社会带来其它益处。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下收入的再分配有助于缩小欧盟内部相对富裕和贫穷国家之间的差距。一部分配额也专门留了出来,以便筹措资金,为能源部门的创新和现代化提供重要的经济支持。
和中国一样,欧盟也坚定地致力于履行巴黎协定,这包括支持他国的气候行动以及针对共同的挑战保持公开对话等。几周前,欧盟立法者通过了一项修订法律,内容是为未来十年欧盟碳市场的运行设定规则。这将有助于欧盟履行其在巴黎协定下做出的大部分2030年行动承诺。
欧盟及其成员国对中国数千名政府和行业人员提供了培训支持,帮助中国培养大量的培训专家,确保地方政府、企业以及中央和地方各级真正开展碳排放交易的所有人员为其要发挥的力量做好充分准备。
随着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不断发展,中国也会同欧盟一样找到履行减排承诺的最佳方式,一起为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气候行动提供激励。欧盟、中国和更多国家和地区正在共同制定长期的低碳发展战略,商议如何能为我们更长久的未来构建起成功、稳定的低碳经济。显而易见的是,碳排放交易和碳市场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