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口号之下,清洁能源成为了当下最时髦的一种能源消费方式,而
光伏发电作为绿色能源的一种,借势火遍了大街小巷。在农村,朴实的老农民都知道,屋顶安光伏,比银行赚钱,还能养老;在城市,蓝色的光伏板厂房屋顶,成为了城市最为亮丽的风景线。今年以来,刷记录的光伏安装规模更是让光伏人雄心大振,但欣欣向荣的表象之下,
光伏企业的生存现状似乎没有那么安逸。
光伏企业批量增加,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光伏作为政府大力支持与倡导的行业,有着长达20年的国家补贴,持久的发电收益,这让不少跨界人士将眼光投向这里。在第11届上海SNEC光伏展上,参展企业数量超过1800家,专业观众超过20万人。
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以“光伏”为关键词在营业范围字段内进行检索,4月底可搜到105290家相关企业(不含港澳台),而一年前成立的为66070家,近一年内成立的39220家,一年内增加了近60%。“蛋糕”就这么大,而市场参与者却在成批增加,没有颇具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未来将很难立足。
企业盈利状况欠佳,多在亏损边缘挣扎
光伏企业负债率较高,一直是圈内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近年来,政府、银行等力捧,加之上市,光伏企业得以迅速扩张,债务也随之增加,尤其上市公司首轮融资之后,因未达到较高的盈利预期,在资本市场上很难重获信赖,再融资困难重重。光伏是一个周期性行业,其发展初期是暴利的,但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创新,发电成本持续下降,上网电价多次下调,光伏企业利润不断压缩,加上国家补贴长期拖欠,这给现金流本就不充裕的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资金压力。
贸易保护主义作祟,出口企业严重受阻
我国光伏企业在全球各国中异军突起,除了强大的产能之外,更多的是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成本优势。低成本的光伏产品对进口国当地的光伏企业形成了强烈的冲击,甚至部分企业直接破产倒闭,这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如美国,打着贸易保护的旗号,着手对华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今年在特朗普的访华过程中,虽与中国签下2535亿美元的订单,但他“中国用贸易逆差抢劫我们的钱、偷走我们的工作”的观点从未改变。12月16日,针对我国的201光伏调查听证会将在美举行,反倾销税的大锤一旦落下,我国在美光伏市场上的利润将面临严重削减。光伏企业若想保住美国有限的市场份额,只能苦练内功,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迂回自救。
商业模式摸索中,终极形态尚未定型
每个企业都有着其独特的商业发展模式,光伏企业亦是如此,但当下却处于摸索阶段。光伏企业从传统的工业运作模式中走来,发展更是参差不齐,多数企业还处在工业化思维与互联网烧脑风暴的兼容状态。在能源互联网的浪潮中,都喊互联网+模式,但目前来看成功转型的企业寥寥无几,至于未来终极形态如何,更是尚难界定,唯有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