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发电是较常用的发电模式。一般市面上的太阳能电板投资商的运作模式是租用工厂或小区建筑的屋顶,进行太阳能采光网铺设,然后将通过太阳能发出的电能售卖给电厂来进行盈利。
这类投资的周期大概是30年左右,然而一般的
光伏支架保质期大概在10年左右,老化后由于其结构和材质的原因,会出现漏水等情况,因此投资商不得不定期加固维修以及更换采光板。
看到这个痛点,创立于2016年的
晶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始研发其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支架产品。产品名称为JDATL。
BIPV技术简单来说就是讲太阳能板集成到建筑物本身上,使得太阳能板成为建筑的一部分。JDATL便是代替了屋顶的作用。BIPV相比传统太阳能板除了更美观以外,由于和屋面较为贴合,平均发电率也提高了20%左右。
晶大新能源创始人罗永胜称,JDATL的光伏支架与传统的支架相比,差异化主要表现在:
结构:支架由28种零部件构成,其中16种是自主研发的零件。支架主要由镀铝锌钢板、铝合金夹块、不锈钢等材料构成。
性能:JDATL的支架采用纵向主梁和横向水槽的井字形结构。雨水通过光伏组件的屋面,可直接渗入到横向水槽或主梁上,通过主梁收集雨水之后排到天沟里面。相较于打孔式结构的支架,其结构性防水性能较强,罗永胜称,JDATL的支架可以保证25年不漏水。
价格:传统的支架造价为3毛钱/瓦,加上更换采光板的价格,总造价大概在8毛钱/瓦,而JDATL支架均价大概在5毛钱/瓦左右(价格会随着钢铁、铝等金属的市场价格波动而波动)。
光伏支架目前由于技术、造价等原因一般只用于钢结构的房屋,罗永胜告诉36氪,晶大新能源的主要客户大致分为三种:
租用厂房屋顶进行发电的投资商,需要对厂房屋顶进行新建或改造。
耗电量较大的工厂(发现用太阳能板省下的电费比出租屋顶的收入还多)。
和投资商合作做售电生意的企业。
目前晶大新能源的模式为销售后为有意向的客户进行屋面测量,计算衡量之后报价,谈妥之后签合同并收取30%的定金,之后开始下料进行生产,生产之后用合作的第三方物流进行交货,并收取40%的款项(基本覆盖成本),安装并定网(国家电网进行审批)之后进行最后30%尾款的交付。晶大会提供5年的保修。
目前晶大新能源在浙江台州有一个2000平米的工厂,一条生产线,年产能在100兆瓦(100万平米)左右,目前晶大新能源有7-8个稳定合作的供应商,交货周期为五兆瓦/月。罗永胜表示,从2017年4月投产至今,已经交付了30兆瓦的订单,客户大多是大型的央企。
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有100亿平方米屋顶,在未来二三十年中还将建设300到400亿平方米的新建筑,其中将有上百亿平方米的屋面。虽然钢结构的工厂只占其中的一部分,但2016年3月中国第一次提出了要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同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之后各个省市级政府都开始在出台具体的装配式建筑指标和政策,并给予了相关企业一定的补贴。钢结构的工厂在未来的增量形式较为乐观。同时今年11月发布的新能源消纳机制意见对于中国光伏行业来说也是一件利好消息,各个省市在光伏领域上的补贴、应用等政策也都在相继出台。作为光伏支架行业,市场增量情况较为乐观。
团队方面,创始人罗永胜从小家里做外装饰项目,之后跟随其父亲从事太阳能铝合金边框生产,随之进入光伏领域,曾参与多个研究项目和课题。团队中其他合伙人也都在光伏领域有10-20年的从业经验。
目前晶大新能源团队有17个全职人员,主要负责科研、市场营销、财务、测量、安装等业务。加工类的业务现在都是采用外包模式。
目前正在寻求有资源的投资人。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建厂房、增加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