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成本持续降低和市场空前活跃的双重因素叠加下,中国稳居全球光伏应用和产能大国——支撑了全球光伏需求的半壁江山以及太阳能电池产能的60%。在全球光伏发展中,中国角色至关重要。
光伏新一轮的竞争也已开启,面对脚步渐进的“平价电力时代”,风云变幻的国际贸易壁垒,中国光伏产业如何突围并持续领跑全球光伏发展?高纪凡给了本报记者回答。
以用户体验为导向
记者:平价上网是光伏行业发展的目标,您如何看待“平价电力时代”的到来?
高纪凡:过去20多年间,光伏技术创新推动成本显著降低,我国光伏发电成本已接近常规能源,也将在未来5年逐渐减少对补贴的依赖。
欧洲、拉美、中东、印度正走向平价上网,中国未来3—5年也会走向“平价电力时代”,从大型地面电站走向更多应用端,与老百姓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探索将光伏与多种应用端结合、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将成为行业的重要方向。
记者:具体来讲,可以从哪些方面推进光伏与应用端结合?
高纪凡:光伏可以结合千种应用端,走向千家万户。光伏未来的发展一定是形成分散式、互联式、智能交互式和分享式的体系。
在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光伏产业与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紧密结合,与智能装备产业相连接,可以将分散的光伏能源构建成一个数据系统,形成创新体系。天合光能目前正在打造“云平台”,构建一个面向百万甚至千万用户端的平台化、智能化体系。
不管是结合微电网还是移动互联网,都不再是简单的“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而是将创新战略与品牌战略相结合,提升用户感受,这也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天合光能不久前发布了全球首个原装家用光伏系统品牌,为用户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和更好的绿色能源使用体验,为家用光伏市场提供更优质的原装品牌,为清洁能源利用、节能环保事业发展助力。
制造业和服务业正在不断走向融合,制造业也要面向终端提供服务,做光伏更要有终端服务的思维。
从太湖游到太平洋
记者:光伏平价已经成为全球化趋势,中国光伏“走出去”是否还存在价格优势?
高纪凡:中国是无可争议的光伏增长引领者,现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实现上网电价在3美分—5美分之间,为什么价格可以这么低?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中东、拉美的光照条件非常好、弃风限电少、利用小时数高、贷款利率较低、非技术成本很低。
光伏电站建设周期短,中国光伏电站的非技术成本目前还比较高,如何降低非技术成本,涉及到中央和地方一些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在没有能执行到位的政策支撑下,不能盲目快速追求光伏平价上网,这可能会削弱中国光伏在全球的竞争力。
记者:如何看待中国光伏制造既是亮点又是痛点?
高纪凡:多年前,中国光伏技术、装备、原材料全部在国外,几乎无法参与世界竞争。近年来,我国光伏产能扩张迅猛,新增装机容量连续4年位居全球第一,会不会重蹈“双反”覆辙?
“淘汰领先者”是过去30年间光伏行业发展的一个特点,这是因为光伏产业技术进步特别快。有人说,在光伏大洗牌过程中,很多中国企业倒下,其实国外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比如德国、美国的一些企业,有的甚至亏损几十个亿。
整个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场全世界范围内的淘汰赛,这并不是中国的痛点,而是一个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必经阶段。
如何保持持续的先进性?核心是创新,从有边界的创新,走向无边界的创新。就好像天合光能立足江苏太湖边,要在外部环境促使下,在一轮轮技术革新中,从太湖游到东海,游到太平洋,走向世界,及时更新技术,实现技术产业化,并得到市场认可,实现有价值的创新。创新成果要创造价值,没有创造价值的创新成果就不能称之为创新。
记者:天合光能如何布局海外?
高纪凡:天合光能在全球的累计出货量已达到30吉瓦,超过三峡电站和葛洲坝电站的总装机容量。我们的观念就是“走出去”要学会和全球合作,跟着时代和市场的需求走,在营商环境、政策稳定性、资源储备情况等方面做好调研,在全球范围内合理、稳妥布局。
光伏正在进入新时代
记者:您刚刚连任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那么中国光伏产业在现有态势下,应该如何寻求突破?
高纪凡:光伏正在进入新时代,成为又一张“中国名片”。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将中国光伏企业凝聚在一起,在国际更好对话,在国内营造光伏产业自我管理的环境,引导行业走向自律,提升全球形象。
光伏产业是一个战略新兴产业,全世界都想发展,但中国现在占据了政策、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正遭受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我认为一方面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将团结大家继续积极应对谈判,另一方面,将加大海外布局,继续走全球化路线。
现在中国光伏是全球领导者,站在全球视角看问题,很多问题的答案就不一样了,市场、制造、研发和人才的全球化,才能让中国光伏真正成为引领全球的产业,实现光伏在全球层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