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3700万千瓦,占全部电力新增装机的70%左右。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的同时,一直饱受诟病的“弃风”、“弃光”现象在上半年也有所缓解,弃风率、弃光率分别下降了7个百分点和4.5个百分点。
近年来,虽然我国清洁能源发展迅猛,却面临“消纳难”“外送难”“调峰难”等“顽疾”,尤其是西北地区的风电和光伏发电,一路走来,“弃”之一字,几乎掩盖过了所有的“风光”。
业内专家分析,电网调峰能力跟不上,是造成我国西北地区出现严重弃风弃光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近两年来持续升温的太阳能
光热发电,能有效缓解光伏和风电的出力波动,减少弃风弃光的矛盾。光热发电不仅可做基础电力,同时具有良好的调峰性能,可作为调峰电源促进太阳能、风能与电网系统良好兼容,协同发展。
调峰能力不足问题凸显,光热发电的调峰系统价值排新能源之首
据国家能源局西北能源监管局今年6月对外发布的《西北区域新能源发展规划及运行监管报告》显示,西北区域弃风弃光的两大主要原因为系统调峰能力不足和传输容量受限,其中,2015年调峰能力不足已是西北电网弃风弃光的主导因素,到2020年对于西北大部分省份来说,调峰能力不足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朱凌志曾表示,系统调峰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灵活调节电源的抽蓄和燃气占比较低,另加火电调节能力不足。而光热发电作为新能源发电的新生力量,是目前唯一有望替代火电作为基础电力的清洁能源形式,解决了新能源领域的“最大难题”——能量储存,从而实现了电力输出“连续、稳定、可控”,并网友好。因此,具备较长储热能力的光热发电可以有效提高系统调峰能力,进而对于提高整体新能源的消纳能力有着重要帮助。
事实上,伴随着光热发电示范电价的出台及国家发改委首批20个光热示范项目的火热建设,光热发电迎来重大机遇期,在系统调峰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国家能源局此前印发的《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发挥太阳能热发电调峰作用,要逐步推进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化商业化进程,发挥其蓄热储能、出力可控可调等优势,实现网源友好发展,提高电网接纳可再生能源的能力。
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会长魏昭峰在首届德令哈光热大会上也强调,光热发电依靠成本相对低廉的储热装置来完成,是电力系统友好型电源,既可以承担基荷,也具备较为灵活的调峰能力,可作为未来电网的主力电源。光热发电与光伏发电、风电配套建设,能够显著缓解光伏和风电的出力波动,大幅提高电力系统的消纳能力,减少弃风、弃光矛盾。因此,大规模发展光热发电产业,与光伏发电、风电共同组成清洁能源发电系统,可大大推动风电光伏发电的发展,加快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确立其主力能源地位。
可见,光热发电因其稳定、连续、可调度的高品质电力输出特性,被普遍认为是最有可能彻底替代火电的清洁能源,已经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光热发电的调峰系统价值排新能源之首,光热发电成为基荷电力值得期待。
2020年进入大发展期,德令哈光热大会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孙锐曾表示,“十三五”期间是为我国光热发电产业打基础的时期,2020年-2030年这十年才是光热发电的大发展时期。随着产业链贯通、规模化发展、成本大幅下降,未来,光热发电将有条件逐步担当基础电力负荷的新能源,成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头戏”。
正是为进一步推动光热发电产业快速发展,探索切实可行的路径,为2020年之后的光热大发展奠定基础,在青海省海西州政府、青海省德令哈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聚焦清洁能源高地,打造世界光热之都”为主题,以“科学落实发展规划”为目的,2017第二届中国·德令哈光热大会将于9月22-23日在青海省德令哈市海西会议中心召开。
根据《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太阳能光热发电装机目标达到500万千瓦。机构预计,建成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500万千瓦,市场规模达到1500亿元。
但业内人士表示,“十三五”是光热发展的关键时期,基本任务是产业升级、降本增效,实现不依赖于国家补贴的市场化自我持续发展之路。不过,光热发电产业化目前仍面临资源不足、初始投资成本居高不下以及运营经验缺乏等诸多挑战。而对于处在发展初级阶段的光热发电行业来说,技术创新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降成本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