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宣布破产的美国光伏公司Suniva 的申诉下,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可能于今年秋季建议对进口的光伏产品设置比以往更严苛的贸易壁垒。这一可能性使得国外的设备制造商以及本国的项目开发商惴惴不安。若Suniva申诉成功,中国光伏设备制造商会积极调整运作模式来最小化新壁垒对其的消极影响。
2017年4月,近期破产的
光伏电池与组件制造商Suniva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案》的201条款向ITC提起诉讼,要求对所有进口至美国的晶硅光伏电池片征收高额关税。SolarWorld公司也加入这场诉讼大战中。ITC随之就此展开调查。
不过,即便Suniva与SolarWorld完全胜诉,只要进口的光伏组件使用的是在美国生产的电池,光伏组件仍可免缴额外的关税,也不用面临最低价的限制。相应的,中国公司会在美国建造光伏电池工厂,然后将电池运到国外组装成组件再运回美国销售。
虽然目前为止还未看到新工厂开始投建,但已有至少两家中国光伏电池制造商开始在美国寻找新厂址。在亚洲,新建1GW的的光伏电池工厂最快需要7个月。在美国,则可能需要1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假设中国公司在美国投建的GW级
光伏电池生产厂在2019年投产,并将生产的电池运往东南亚或墨西哥封装成组件,则该组件相较于电池和组件都在东南亚完成的情景会产生大约3美分/W的额外费用。假设这笔额外费用直接反映在产品售价上,在美国的组件售价会被抬高约10%。
如果ITC调查后确认进口产品对本国光伏产业造成损害,并且不提出追溯性惩罚,那么在最终美国海关收到命令执行新的贸易壁垒之前,美国光伏组件的进口量可能在短期内激增。这激增的进口中包含中国的光伏制造商为了2018年的销售提前准备的的组件囤积。美国公司SunPower由于其生产工厂在马来西亚和墨西哥,所以可能也会采取同样的措施。另一家美国组件商First Solar由于其产品不是Suniva申诉中针对的晶硅类电池和组件,不会受这一裁决的影响。
只要光伏组件的价格有所增加,就会对美国太阳能下游市场产生消极的影响,特别在短期内。不过,美国的免税政策和企业利润可承担这部分额外的费用。美国太阳能投资税收抵免与加速折旧的优惠政策,就能抵消一半以上的额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