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市场“黄金时期”结束
蓝皮书指出,在经历了2015年需求的大幅下滑之后,2016年世界煤炭市场在中国的影响下产生了较大幅度的波动,这也说明了在当前重视治理空气污染和碳排放的情况下,煤炭处在一个较为矛盾的位置。一方面,作为首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和空气污染物来源,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大幅降低了煤炭的使用量;另一方面,由于开采成本较低且分布广泛,大量发展中国家仍然对煤炭有较高的需求,这就造成了世界煤炭市场重心向亚洲等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继续转移,世界仍然对煤炭有着高度的依赖性。
从趋势上来讲,煤炭市场的“黄金时期”已经结束,由于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的迅速发展,煤炭在发电以及各个领域的需求都会继续下降。但是,由于开采成本较低且分布广泛,煤炭仍将是发电、炼钢和制造水泥等产业的首选燃料。虽然由于对空气质量和碳排放量的影响,近年来煤炭广受批评,但目前并不能彻底放弃煤炭,这也是煤炭的矛盾之处。同时世界煤炭市场仍在向亚洲转移,这些人口稠密的新兴市场国家正在寻找便宜且安全的能源来推动经济增长。2000年,欧洲和北美的需求占据全球煤炭总需求的一半左右,亚洲占了不到一半。到了2015年,亚洲占到了四分之三,而欧洲和北美的需求占比大幅降至四分之一以下,这一转变仍将继续。
据BP预测,全球煤炭需求增长率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将大幅下降(从过去20年的2.7%降至0.2%左右),同时,全球煤炭消费量将在2025年前后达到峰值。当然,这一预测在很大程度上也要看中国的实际需求情况,因为中国的煤炭产量和需求量都占了全球的一半左右。煤炭消费减速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其可持续发展战略促使政府转向鼓励发展清洁低碳能源。在政策影响下,中国煤炭消费量在未来20年里将趋于平稳,其中仅有化学品制造成为唯一煤炭需求增加的部门。这与过去20年的迅速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使如此,中国仍将继续主导全球煤炭市场,预计到2035年,中国的煤炭消费仍占世界消费总量的一半左右。作为增长最快的市场,印度在世界煤炭市场需求的份额将从2015年的10%增长到2035年的20%,超过三分之二的新增需求将主要用于发电。OECD国家的煤炭消费到2035年将下降40%,其在发电部门的份额将主要由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取代。除印度和其他非OECD亚洲国家仍将保持强劲的增长以外,中国和OECD国家的消费量都趋向于降低。
分区域来看,世界主要地区煤炭产量历史及预测数据显示,北美和欧洲地区的煤炭产量已进入快速下降阶段,而亚太地区作为最大的煤炭生产地区仍将保持较快增速、占有较大的份额。另外,拉美、独联体、非洲等地区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蓝皮书指出,在消费领域,世界主要地区和主要行业煤炭消费量的历史及预测数据与生产端相似,北美和欧洲地区的煤炭消费量的下降速度较快,而亚太地区仍将是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地区和增速最快的地区,另外拉美、中东、非洲等地区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作为发电业和工业的最主要能耗来源,煤炭在这两个行业中所占的比重预计将进一步下降,尤其是在发电业的比重将由2015年的40%左右降至2035年的30%左右,降幅高达四分之一。
推进“天然气人民币”影响深远
公开资料显示,“天然气人民币”的概念最早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教授,在2016年11月12日举行的《能源博弈论集》新书发布会暨“天然气人民币”战略研讨会上提出的。天然气人民币的概念提出后,引起了媒体、能源主管部门和油气产业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兴趣。这是融合能源安全与金融安全的一大理论创新,这一战略构想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我国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指导和引领我国天然气行业改革、扩大天然气使用规模、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着十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蓝皮书指出,推进天然气人民币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未来天然气贸易额有望超过石油,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大宗商品之一,而且是一种可以标准化的产品,便于交易所市场的交易。天然气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所形成的人民币循环链条,可以大大拓展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结算中的使用空间,助推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将拥有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将随之增大。第二,有助于减少汇率风险,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增长。第三,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促进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第四,最直接和最大的收益是获得国际“铸币税”,同时,政府、企业等可以获得更低的人民币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