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宣传费尽口舌,对内呢?形势同样不容乐观。由于“技术锁定”效应,新技术路线、新产品的推广颇为艰难。以大同领跑者项目为例,尽管该项目具有一定的平台作用,吸引了行业内所有人的关注,投资企业为提升发电量也做了很多努力,但在跟踪支架的应用方面,依然不尽如人意。睿基股份总裁孙海涛透露,他们在大同领跑者项目中只拿到100多兆瓦订单,其他企业的跟踪系统出货量更为惨淡。“固定支架依然占多数,跟踪系统在中国的应用比例,还是太低了!”孙海涛感叹。
究竟是什么阻碍了光伏跟踪系统的推广?我们对跟踪系统还有哪些误解?在最重视度电成本的领跑者项目中,跟踪系统还有多少发挥空间?光伏人期待一个真实的答案。
No.1可靠性,光伏系统的关键
在黄山的一辆出租车上,记者向司机安利了户用光伏系统长期稳定的收益。令人惊喜的是,司机对光伏发电不算陌生,对本地企业睿基股份也有所耳闻。但他提出的质疑,却无比尖锐:质保都是五年、十年,之后出现问题谁来维修?这家企业的支架可以转动,那是不是更容易坏?本地的企业还好,外地怎么办?一切质疑,最终都指向了“可靠性”这个痛点。的确,光伏系统的寿命一般都在25年以上,如果三天两头出问题,没有任何客户会买单。
进入行业较早的人们可能还记得,早期市场上一些跟踪产品缺乏可靠性,常有电机和控制器失准、转动系统失灵、轴承打滑等缺陷,影响较坏,导致许多投资商不敢再尝试。
孙海涛猛吸了一口烟,遗憾地表示:“行业内对跟踪的误解太多了,比如可靠性,担心它用几年后就坏掉。其实,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很多跟踪系统的性能都已经趋于稳定。而且,前三年往往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之后出现故障的概率很低,越用越‘舒服’才对。”他强调,通过远程智慧型运维,生产厂商可以提前预知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防和设备调换,确保电站发电量和可靠性不受影响。
No.2投资建电站是为了赚钱,而不是花钱
跟踪系统相关企业面对最多的问题,大概就是“用这个(跟踪系统)会增加多少成本”。对此,孙海涛有些无奈。“建电站是一种投资行为,目的是为了赚钱,而不是单纯的把钱花出去。我们不仅要看到采用跟踪系统增加的初始投资,还要看到它增加的发电量,以及由此带来的电费收益。”
以国电投在大同的领跑者项目为例,据悉,该项目部分采用了睿基斜单轴跟踪系统,可增加至少20%发电量,业主单位非常满意,连声夸斜单轴“太好了,值!”
在第二届中国太阳能发电跟踪系统技术应用研讨会上,睿基等6家企业共同发布宣言,注重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不搞低价竞争。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跟踪相关企业给业主单位的忠告:优质可靠的跟踪系统意味着相对较高的成本,如果一味采用最低价中标的方式,就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最终影响电站收益。
中国太阳能跟踪系统产业联盟理事长李仲明认为,跟踪企业的产品担负着降低光伏上网电价的重任,经过多年技术研发,已经拥有良好的性价比和可靠性,为度电成本下降提供了重要支持。他坚信,光伏发电实现平价上网后,将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No.3专业设计施工,效率不打折
对跟踪系统的误解远不至于增加成本。孙海涛指出,很多人担心跟踪支架安装慢,耽误工期。隆基股份总裁助理、系统集成总监邓良平也认为,在630抢装阶段,耽误一天就可能造成20%的电价损失,很多企业因此选择了技术更为成熟的固定支架。
跟踪系统的施工时间影响了推广应用?似乎不全是这样。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直言,很多设计院并不了解自动跟踪技术,在设计阶段就有所回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跟踪系统的市场推广。
孙海涛介绍,跟踪系统可以通过现场小功件的安装,简单便捷地完成安装工作。特别是对于一些经验丰富的EPC单位,可以熟练进行跟踪系统的安装,效率并没有降低多少。同时他提出,希望与知名设计院、EPC单位增加交流,广泛合作,也欢迎所有人到睿基股份跟踪系统实证基地现场参观,了解不同类型支架对发电量的影响。跟踪+弱光组件,跟踪+弱光逆变器,跟踪+双面双玻……一系列关于跟踪系统的应用尝试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对于新兴技术,我们还是应该多些耐心,少些误会,让时间和实验证明其价值。
培根说,一切比较真实的对于自然的解释,乃是由适当的例证和实验得到的。在竞价上网压力下,跟踪系统的应用规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希望更多实证数据的公开,能消除大家对跟踪系统等新技术的误解,让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时代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