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4月18日发布的《2016年度全国
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中,“特高压输送可再生能源情况”耐人寻味。尽管《报告》显示,2016年可再生能源输电量占11条特高压总输电量的74%,但若你仔细分析会发现,
风电和
光伏并不“风光”,弃风弃光难题仍然待解。
根据《2016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统计,2016年可再生能源输电量占11条特高压总输电量的74%。但是如果我们看得更仔细些会发现,这么高的一个比例是被复奉,锦苏,宾金,楚穗和普乔5条直流线路给拉起来的。由于它们都是专输水电的线路,可再生能源电量在单线路输送电量中的占比皆轻松达到99%-100%。如果剔除这几条纯水电线路以及输送“火电+水电”的长南线,情况就大不相同了。通过计算可得出,非水可再生能源输电量仅占剩余5条特高压线路输电量的14.5%。
根据国网专家介绍,在目前的技术限制下,特高压输送风电光伏电量的合理比例为30%。按照这个标准,天中和灵绍两条自新疆起始的线路表现还算优良,分别输送了23%和29%的风电和光伏发电量。相较之下,锡盟-山东,皖电东送以及浙福三条线路的“零可再生能源配比”已经不仅仅能用差等生来形容了。
国家能源局向内蒙古发改委发函批准锡盟-山东线路时曾特别强调,“应积极利用锡盟丰富的新能源资源,支持规划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考虑能源结构调整和完成全国非化石能源比重目标的需求, 充分发挥火电的调峰能力,与风电、光伏发电打捆外送。”
浙福线也是在国网“增强西南水电、西部和北部风电等
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外送和消纳能力”的期许下呱呱落地的。
现在国家对特高压线路的可再生能源配比并没有硬性约束,那么在各方利益角逐下,我们不禁要问特高压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这个愿望会否落空?
“十三五”期间,仍有蒙西-天津南,甘肃酒泉-湖南,锡盟-江苏泰州,上海庙-临沂,准东-华东等多条线路会投入运营中,另外还有多条线路在规划中,这些线路大多起自弃风弃光严重的地区:甘肃2016年弃风弃光合计将近130亿千瓦时,弃风率高达43%;内蒙古2014-2016三年弃风量节节攀高,合计超过250亿千瓦时。这些地区对利用特高压线路输送清洁电力的需求非常紧迫,因此这些特高压线路的可再生能源配比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一条输电容量800万千瓦的特高压线路大概能达到年输电量400亿千瓦时。然而,设计容量为680-1050万千瓦的浙福线路2016年输电量仅为17.1亿千瓦时。同样的还有锡盟-山东线,该线路于2016年8月投运,输电容量900万千瓦,年输电量400-450亿千瓦时,若是充分运行,即使是5个月的输电量也应达到170亿千瓦时,但其2016实际输电量仅仅32.8亿千瓦时。一些特高压线路的利用率之低正是反映了我国当前电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现实。
事实上,不仅是《2016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就在4月11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中国风电光伏发电的协同效益》,也让人看到了解决“弃风弃光”难题的紧迫性。
“十三五”期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消纳面临更大压力。“弃风弃光情况加剧,可能降低新能源企业投资建设的积极性,对企业盈利能力带来一定的影响。”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李琼慧强调,但这种负面影响是短暂的,是我国步入经济新常态、电力需求放缓的特殊背景下带来的。
为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不低于15%,2030年不低于20%的国际承诺,中国风光发电在总发电量中占比应从2015年的4%,分别增长到2020年的8%和2030的17%。预计2016—2030年期间,风光发电累计拉动投资约5.4万亿元,累计拉动总GDP增长约14.3万亿元。
这是《中国风电光伏发电的协同效益》报告中透露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风光发电正在遭遇着“弃风”、“弃光”等系列瓶颈,业内呼吁尽快出台政策予以破解。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指出,风电光伏企业可以去核算风电光伏发电的真实成本,降低弃风弃电率,推动风电光伏产业发展。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也表示,必须要找到光伏行业和政府之间的公约数,进一步推动风电光伏产业的发展。风电光伏产业是清洁能源产业,具备更为广泛的协同效益,具备长远的发展前景,所以国家在财政等政策方面也会进行大力支持。
2017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人大发布了本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强调,提高可再生能源入网效率对重塑中国蓝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尽管中国斥巨资发展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居世界首位,但创纪录的弃风弃光率却使得这些资源无法发挥作用,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但对于改善空气质量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