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非政府垄断性行业,似乎很难找到一个不打价格战的行当。光热示范项目建设启动,市场随之被引燃,各项招标采购之下,低价竞标现象正呈愈演愈烈之势。
当前,包括国华电力有限公司、西北电力设计院、龙腾光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海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项目方正在对其旗下示范项目进行各项公开招标,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天津滨海光热发电投资有限公司等部分项目方正在进行各项内部邀标。从各项目招投标流露出的信息来看,部分投标方正在以超低价参与竞标。
这一低价竞标现象不仅仅体现在蒸汽发生器、汽轮机等较传统的关键主设备上,同时也出现在镜场等相对较新且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项目采购上。
低价竞标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亏本价竞标,其出发点很可能在于:拿短期业绩换长期市场。这种投标方很可能自身在光热领域的前期研发投入和积累较为有限,通过低价竞标获得参与首批示范项目建设的门票,通过该项目的建设积累经验和业绩,同时也在示范项目这一平台上对自身技术进行了实践、验证和提升。即其目标本身就不是为了从这一项目上获得经济回报,而是为自身创造技术实践和业绩积累的平台。
如果投标方从上述出发点考虑,亏本竞标,仅仅是要以低价换技术提升或市场业绩的机会,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上能够尽己所能,或许还可以给予一些理解。但同时也可能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即有个别投标方以低质低价的产品或服务竞标,肆意扰乱市场秩序。
当前的光热发电市场,各项目业主方在运作其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项目,供货商和服务商在争取其第一个商业化项目参与业绩。第一次,对供需双方的合作而言必然存在较大的不透明性,采购方对各项采购的合理价格心中没底,供应方对各项投标的竞争力报价也无法做到心中有数。而这正是滋生低价竞标的外部环境。
首轮示范项目市场启动将带来行业产业链的第一次洗牌,对于供应商而言,获得足够多的业绩将可以立于潮头之上,否则将很可能被洗至行业边缘。在此环境下,以低价换市场成为最简单的选择。
在1.15元电价下,首轮示范项目建设的成本压力并不小,业主方寄希望于通过竞争性招标获得低价,从目前的各项招标采购来看,招标方对价格标给予的评分权重普遍在40%~45%之间,在一般的评分规则设计下,更低的报价较易获得更高的综合评分。
但必须强调的是,从长远来看,低价竞标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即便投标方在赔本拿项目,这一逻辑的前提是其自身在技术标评分方面信心不足,低价之下中标,项目的产品质量或服务能力很大可能将打折扣。对于首批光热示范项目建设,确保成功是第一要务,示范项目不是部分投标方的试验场,若因劣质的产品或服务导致项目失败,恐将断送光热产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