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和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也是未来十年全球最大的光伏装机市场,但是光伏产能过剩、企业亏损的情况依然非常严重。光伏农业不仅使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还能有效解决开展光伏征占土地的问题,达到农业种植收益。光伏农业已经成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用工业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一大形式。”中国光伏农业工业委员会会长张勇如是说。
事实上,以东旭蓝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旭蓝天”)、中利腾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利腾晖”)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前瞻性和技术优势的新能源企业早已积极顺应国家战略,大力布局农光互补产业。既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政策,又让企业社会责任落到实处。当前政府扶持政策不断出台,标志着光伏发电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光伏企业在农光互补领域的发力顺应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趋势,是推进新能源战略的重要支点。
农光互补效益可观
近两年,国家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及光伏扶贫试点项目等一系列政策措施。2016年,随着光伏扶贫政策的不断落地实施,从国家到各省市区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制定和推进光伏扶贫项目,光伏扶贫综合实现了生态效益、民生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精准扶贫新路子。
随着光伏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光伏农业这一新兴产业每年已达千亿元市场规模,有预测者甚至认为,未来5年,其市场规模可能达数万亿。不同于光伏电站或农业大棚单独的盈利模式,光伏农业走的是电力和农产品的双重盈利路子,效益也相当可观。
现如今,光伏扶贫已经站上了扶贫工程的风口浪尖上。作为中国光伏行业的领跑者,中利腾晖在光伏扶贫方面取得重大创新科研成果,用“智能光伏+科技农业”这一创新商业模式为光伏扶贫开拓了新的方向。实现了光伏电站和农业的深度融合嫁接,而且不与农业争土地,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个电站,双重收益。通过创新型“智能光伏+科技农业”实现双重收益,来应对产业相关政策的调整。
此外,中利腾晖全面实施“智能光伏+科技农业”包县脱贫项目,积极发起“光伏扶贫产业联盟”,设立“光伏扶贫产业基金”,为村级光伏扶贫项目提供20%资本金,三大政策性银行提供80%扶贫贷款,创新“光伏扶贫农场”,“光伏扶贫农场”产权均属村民委员会所有。无需各级政府出资,确保20年稳定收益的“产业脱贫”。
打好光伏扶贫“攻坚战”
《“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提出,在前期开展试点、光照条件较好的5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光伏扶贫,保障280万无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其他光照条件好的贫困地区可因地制宜推进实施。近年来,国务院扶贫办大力推进光伏扶贫工程,结合农业、林业开展多种“光伏+”应用,为贫困户提供周期长达25年左右的稳定收入来源,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新的力量。
以东旭蓝天为例,该公司作为新能源行业的新锐,已在安徽金寨等多个地区投建了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截至2016年底,该公司已完成近4.25吉瓦的光伏电站项目开发备案,其中约800兆瓦已开工建设,分布在山东、湖北、内蒙古、安徽、新疆、河南、浙江等地区,部分已并网发电。
按照东旭蓝天的战略版图,在快速建设和持有较大规模光伏电站后,该公司将立足国内光伏发电市场,通过整合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积极布局集项目开发、智能运维、能效管理等业务为一体的能源服务提供平台和一站式解决方案,进而力争成为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综合服务提供商。
可喜的是,不久前,中国光伏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光伏和农业企业,通过了我国第一批光伏农业中的标准。包括《光伏农业系统技术导则》、《光伏农业术语与符号》、《渔光一体池塘及园区建设、养殖管理技术规范》、《光伏猕猴桃果园技术导则》、《光伏油用牡丹园技术导则》、《光伏农业电站系统设计、施工、验收与维护规范》等,为我国农光互补产业奠定了基础。